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11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34篇
  21篇
综合类   114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37篇
园艺   3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鸡蛋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其中地方特色蛋鸡、仿土蛋等挤占高产配套系蛋鸡市场份额。2017年全国高产配套系蛋鸡的鸡蛋产量为1 871万t,同比下降10.12%。受2015—2016年集中补栏影响,2017年年初蛋鸡产能过剩,鸡蛋供过于求,导致2017年上半年蛋鸡养殖深度亏损,商品蛋鸡减量换价;下半年蛋鸡养殖盈利,实现"V型"反转。伴随环保政策逐步升级,种鸡场优化产能,单批供种能力增强,蛋鸡企业以消费驱动生产,产业新模式"百花齐放",百万级蛋鸡养殖陆续投产。预计2018年蛋鸡产业竞争格局加剧,品牌战略继续深化,在产蛋鸡存栏回升缓慢,短期内鸡蛋供应紧缺局面难改,蛋鸡养殖将继续保持盈利状态。  相似文献   
2.
小麦籽粒硬度是重要的品质性状之一,对小麦加工品质具有重要影响.为了合理引进种质资源,培育高品质小麦品种,本研究利用小麦硬度指数测定仪JYDB100×40对引进俄罗斯小麦品种的籽粒硬度进行检测,利用STS标记和变温PCR对控制籽粒硬度基因puroindoline的主要等位变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8个俄罗斯引进小麦品种硬度指数范围为45.6 ~79.2,硬质麦品种为190个(91.35%),混合麦品种为18个(8.65%).Pina基因有Pina-D1a、Pina-D1b和杂合Pina-D1a/ Pina-D1b共3种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87.02%、10.10%和2.88%.Pinb基因有Pinb-D1a、Pina-D1b、Pinb-D1c和双位点突变Pinb-D1bc 4种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37.02%、55.77%、3.85%和3.37%.统计结果显示:携带Pina-D1b+Pinb-D1a基因小麦籽粒硬度指数显著大于Pina-D1a+Pinb-D1b,Pina-D1a+Pinb-D1a和Pina-D1a+Pinb-D1bc.其他puroindoline等位变异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俄罗斯硬质麦种质资源丰富,是改善我国小麦籽粒硬度和品质的重要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3.
小麦抗赤霉病突变体的选育及RAPD分子验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利用辐射诱变,组织培养和细胞筛选相结合的方法选育出了抗赤霉病突变体92k809该突变体不仅抗赤霉病能力强,且抗性稳定,同时具有优良的农艺性状,比原亲本增产4.9%,经RAPD技术检测,所用的128个引物中有1个引物(OPY15)在抗病变体92k809和赤霉病抗原苏麦3号中得到了相同的扩增产物,初步认为该片段与赤霉病的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核质互作与辐射处理研究了促进优质HMW GS基因的转化。结果表明 ,不同组合处理间F1籽粒优质亚基 (Glu D15+1 0 )的转化存在差异 ,辐射处理的多以杂合型出现。F2 分离群体中 ,反交及反交结合辐射处理的抽穗期明显倾向于早熟的亲本 ,细胞质与辐射具有促进抽穗期的作用。F3 植株Glu D15+1 0亚基的表达频率 ,不论是哪种组合 ,反交时 5+1 0亚基的表达频率高于正交 ;无论正交还是反交 ,辐射处理提高了 5+1 0亚基的表达频率 ,而且在不同组合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春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利用微卫星标记(SSR)技术对黑龙江省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12对具有多态性的SSR引物在114份小麦品种中共检测到46个等位位点,每对引物检测到的等位位点数为3~8个,平均为3.8个,平均遗传距离为0.7331。不同育种单位的小麦平均遗传距离有较大差异,最大差距为1.30倍。在对不同年代小麦品种的遗传距离分析时发现,随年代的增加,遗传距离逐渐减小,且衰减速度呈加快趋势。聚类分析将114个春小麦品种大致分为3个类群,9个亚类群,较好地反映了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6.
提高小麦幼胚组织培养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结果表明,幼胚接种前低温(-4℃)处理2d可显著提高分化频率。幼胚组培的最佳培养基是MS培养基。不同材料的幼胚外植体对软X射线有不同的辐射敏感性,较适宜的照射剂量为1kRad。  相似文献   
7.
空间诱变选育小麦新品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小麦纯系种子进行了硼酸溶液和水处理的航天诱变试验。研究表明,航天处理对种子发芽、出苗和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第二代农艺性状具有广泛变异,而且正向变异较多,为后代选择提供了更多机遇。经一定的育种程序,选出了5个高产、抗病、优质的小麦新品系,其中97-5199已进入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8.
春小麦航天诱变入选后代的变异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本文介绍了小麦纯系克498和龙0657航天诱变第2代(SP2)和第3代(SP3)的入选与决选情况,SP2和SP3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SP3代决选株籽粒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GS)和醇溶蛋白电泳谱带的变异。研究表明:(1)克498 SP2和SP3代的有益变异入选株率和决选株率分别为1.02%、0.81%和2.47%、1.39%;龙0657 SP2和SP3代的有益变异入选株率和决选株率分别为0.97%、0.50%和3.77%、1.68%。(2)克498 SP2和SP3代的入选株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幅度、极值和变异系数与其亲本相比都有很大差异;SP2代的差异大于SP3代;克498 SP2和SP3代的差异大于龙0657 SP2和SP3代的差异。(3)克498和龙0657 SP3代决选株间主要品质性状存在较大差异;0657 SP3决选株间主要品质性状的差异大于克498 SP3代决选株。(4)克498和龙0657 SP3代HMW-GS组成的变异频率分别为8.3%和28.1%。(5)克498和龙0657 SP3代醇溶蛋白电泳谱带变异频率分别为45.8%和50.0%。  相似文献   
9.
采用人工模拟酸雨及室内盆栽培养方法,以玉米为试材,研究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pH值5.6、4.0、3.0、2.0)对3种玉米(黑301、吉单522和尹单2)幼苗若干生理指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此3种玉米品种的抗酸性利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模拟酸雨胁迫下,3种玉米品种幼苗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随模拟酸雨酸性的增强而下降;MDA相对含量、细胞渗透性和POD活性随模拟酸雨pH值的降低逐渐增加;SOD活性先增加,随后又降低;3种供试品种中,吉单522抗酸性最强,其次尹单2,黑301最弱.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选出发酵制备纳豆激酶制品质量稳定、价格低廉的直投式纳豆发酵剂。[方法]采用稀释平板分离法,从市售纳豆及纳豆菌剂中筛选出3株纳豆芽孢杆菌优势菌株。通过比较这3个分离菌株与实验室保存的纳豆芽孢杆菌菌株的产酶能力,优选出其中1株作为制备直投式纳豆发酵剂的菌种并研究其发酵工艺。[结果]试验得出,实验室保存的纳豆芽孢杆菌产纳豆激酶酶活力最高。作为接种剂,直投式发酵剂在产酶活力上均优于液体种子液。试验优化了冻干粉菌悬液的浓度为107CFU/ml,发酵豆粕获得了498.8 U/g纳豆激酶酶活力。[结论]研究可为利用直投式发酵剂发酵产纳豆激酶制品提供参考依据,为实际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