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提高胡杨种子萌发率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胡杨(populus euphratzica)是我国干旱区唯一能自然形成大面积森林的乔木树种,是耐旱耐盐碱的重要林木,对遏制沙漠扩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胡杨种子成熟后,在自然状态下经30d左右将丧失萌发能力。经密封低温储存后,种子寿命将延长,但随储存期的延长,种子的萌发率也很快降低。为了提高储存的胡杨种子的萌发率,为后续人工营造胡杨林提供方便,本项研究是基于单因素多水平探索之后进一步的工作。采用了赤霉素(GA3)、硝酸钢(La(NO3)3)、萘乙酸(NAA)、氯化铜(CuCl2)单因子两水平多重复试验和四因子两水平互作效应的正交实验。结果表明:赤霉素单因子处理胡杨种子,在两水平间差异显著,20mg/L赤霉素处理对胡杨种子的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氯化铜溶液单因子处理胡杨种子,对提高萌发率效果显著,尤其以10mg/L的氯化铜处理,能提高种子萌发率大约10%;赤霉素与硝酸钢两因子间的互作效应,在两水平间差异显著,以10mg/L赤霉素与20mg/L硝酸钢的互作对胡杨种子萌发率的提高有显著促进作用;萘乙酸与氯化铜两因子间的互作效应,在两水平间差异极显著。尤其以5mg/L的萘乙酸与10mg/L的氯化铜互作时,对胡杨种子萌发率的提高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