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篇
林业   19篇
农学   5篇
  4篇
综合类   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利用以生木薯淀粉为唯一碳源的筛选培养基,从腐烂木薯渣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可以降解生木薯淀粉的真菌菌株RSDF-7。根据RSDF-7形态和18SrDNA与28SrDNA之间的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分析的结果,初步认定该菌株为曲霉属。菌株RSDF-7的粗酶液对多种不同的生淀粉底物均有水解效果;在以大米和玉米淀粉为底物时,其生淀粉分解活力比较高,分别为42%和40%。菌株RSDF-7的粗酶液具有良好的低pH稳定性,对生木薯淀粉的最适作用温度为50℃,最适作用pH为4.5。在30min的吸附后,RSDF-7的粗酶液对生木薯淀粉的吸附力高达60%。使用HPLC对粗酶液的酶解产物进行检测,结果发现酶解产物中仅存在葡萄糖,表明菌株RSDF-7所产的生淀粉降解酶主要为糖化酶。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发现,经RSDF-7粗酶液酶解后的生木薯粉颗粒破裂,形成空洞,说明RSDF-7粗酶液对生淀粉有较强的水解作用。可以预见,经纯化后的曲霉菌株RSDF-7生淀粉酶将来可以用于基于酶解的木薯淀粉转化。  相似文献   
2.
2种不同除草剂对速生桉伐桩处理效果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内吸传导型除草剂草甘膦和触杀传导型除草剂百草枯不同的作用机理对桉树伐桩萌条进行喷施处理,结果表明:当草甘膦喷施浓度在5%时,对桉树伐桩的处理效果最佳,土中根系全部死亡;当百草枯的喷施浓度在2.5%时效果最佳,但土中部分根系树皮尚未死亡;百草枯的最佳喷施浓度低于草甘膦的喷施浓度。  相似文献   
3.
以3种不同肥料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静水释放试验测定其氮素养分释放速率。结果表明,3种肥料的氮素养分释放曲线均呈“L”形;尿素在第3h的氮素累积释放率就达到了99.53%,而油茶专用肥(15-6-9)和掺混肥(15-6-9)在第23h的氮素累积释放率分别达到97.28%和99.36%。从长期累积释放情况来看,油茶专用肥缓释性优于掺混肥,更优于尿素。可见,添加有机质、经过造粒工艺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肥料养分的释放速率,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和降低肥料对环境尤其是对水的污染。  相似文献   
4.
基于空间分析的森林土壤养分分级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一种适用于森林土壤养分分级方法,本研究以广西乐里林场太阳盘分场为研究区域,通过网格化方式布设土壤采样点,分析土壤有效磷含量并进行空间插值,利用森林资源规划数据,提取速生杉木种植小班平均土壤有效磷含量,选取速效氮、速效钾水平中等的小班,计算各小班杉木(Cuninghamiaspp.)年平均生长量,根据相对产量公式计算小班年相对生长量,以"对数"类型拟合年相对生长量与对应土壤养分值之间的关系,分别以相对生长量为50%、75%、90%和95%计算对应的土壤磷素含量,根据计算结果划分土壤磷素丰缺指标,获得该区域土壤有效磷临界值分为2.6、4.0、5.7和6.3,得出研究区杉木林地土壤有效磷分级指标,为制定区域速生林木施肥配方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5.
施用沼渣对三角梅生长和开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合理、高效地利用沼渣,以三角梅为试材,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单施沼渣、单施猪粪及沼渣和猪粪混配对三角梅主茎粗、株高、冠径等生长指标以及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个月试验周期内,施用沼渣对三角梅主茎粗和株高的影响均没有明显差异,但施用猪粪后的三角梅冠径明显大于施用沼渣和不施肥的三角梅;而施用沼渣后的三角梅开花比不施肥和施用猪粪的处理开花提前,而且花期也较长,尤以30%沼渣处理开花整齐,花期较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配比蚯蚓粪复合肥对桉树树体营养及生长状况的影响,为提高广西桉树林地土壤肥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4个基肥处理:对照CK(纯复合肥)、处理A(75%复合肥+25%蚯蚓粪)、处理B(50%复合肥+50%蚯蚓粪)和处理C(25%复合肥+75%蚯蚓粪).调查统计桉树生长状况并测定分析土壤性状变化.[结果]与对照处理相比,处理A、B和C桉树叶片中大量元素分别增加166%、166%和156%;树高分别增加125%、125%和127%,地(胸)径分别增加125%、120%和133%,以处理C的促生作用最显著.同时各处理均可促进桉树树体对土壤中有机质和营养元素的吸收,减缓土壤pH下降.[结论]添加25%~75%蚯蚓粪复合基肥可增加树高和加粗地(胸)径,促进树体对土壤中有机质和营养元素的吸收,减缓土壤中pH、有机质和营养元素下降程度.采用75%蚯蚓粪+25%复合肥配比作基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猫儿山森林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猫儿山不同海拔(1145、1468、1536、2024 m)4种林分类型固定样地内表层土壤(0-20 cm)进行养分测定。结果表明:(1)土壤pH、全钾含量沿海拔梯度的变化呈现出单调递减的规律性;有机质、全氮、全磷和速效钾含量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速效氮含量呈现先微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波形趋势;有效磷含量呈现强烈的先降后升的空间变异趋势。(2)海拔与有机质、全氮、速效氮、有效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和全钾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全磷含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3)除了全磷外,有效磷含量与其它养分指标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线性相关。猫儿山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异质性,有效磷的空间变化最强烈。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桉树人工林接种蚯蚓对桉树根系的生长效应,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对桉树下不同基质接种蚯蚓后,桉树根系生长量、根系活力、根系构成情况进行研究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接种蚯蚓对桉树根系生长量、根系结构和根系活力产生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牛粪基质和桉树叶基质接种蚯蚓处理,小于1mm根级新根比例分别提高10.08%、9.12%;诱导出的桉树新根其干重与鲜重之比分别提高21.86%、13.38%;根系活力分别提高147.73%、127.19%。牛粪和桉树叶作为基质接种蚯蚓,均能诱导桉树新根的产生,促进根系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猫儿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揭示猫儿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林分下的土壤有机碳(C)、全氮(N)、全磷(P)、全钾(K)含量与化学计量比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变化特点。  方法  采用野外调查采样与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水青冈林、毛竹林、杉木林3种林分类型的不同深度土层土壤有机C、全N、全P、全K养分含量,计算其化学计量比,并用多重比较和相关性分析方法综合评价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结果  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养分含量与生态化学计量比都存在显著差异(P < 0.05)。土壤有机C、全N含量在林分和土层间差异显著(P < 0.05),在同一林分下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土壤有机C、全N含量在3种林分间表现为水青冈 > 毛竹 > 杉木,即以水青冈林分最大,其平均值分别达55.91 g kg?1和4.20 g kg?1;全P、全K含量在林分间、土层间存在差异,但未达显著水平;而不同养分含量比C/N、C/P、C/K、N/P、N/K、P/K整体变化相似,在林分间排列顺序为水青冈 > 毛竹 > 杉木。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C与全N、全P与全K间分别呈极显著(P < 0.01)和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5),而全P与有机C、全N均无显著相关性,全K与有机C、全N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结论  水青冈天然次生林分土壤有机C、全N高于毛竹人工林、杉木人工林两林分,有较好的养分归还及地力维持效果。  相似文献   
10.
油茶叶不同发育阶段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油茶叶(Camellia oleifera)不同发育阶段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采集不同发育阶段的油茶叶并测定其营养元素含量,结果表明:油茶叶不同发育阶段均表现出氮最高,其次是钾元素,铜的含量最低;随着油茶叶生长,氮、磷、钾和铜元素含量大致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钙、铁、锰和硼则相反,锌则逐渐降低,而镁差异不大;油茶叶不同发育阶段营养元素总含量为23.39-53.53g/kg,前4个发育阶段油茶叶营养元素总含量差别不大,但到成熟期急剧下降;建议油茶营养调控中要注重各营养元素的含量和比例,特别是后期要注重钙、铁、锰和硼等元素的施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