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4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9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紫花苜蓿根瘤菌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被誉为牧草之王,近年来,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紫花苜蓿质量与产量仍不足以满足中国畜牧业发展的需求。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紫花苜蓿根瘤菌遗传多样性,为紫花苜蓿高效固氮根瘤菌的筛选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表面消毒和平板划线法从根瘤中分离纯化根瘤菌单菌落;使用BOX-PCR方法对供试菌株进行基因型划分;选取代表菌株进行持家基因(atpDglnIIrpoB)和共生基因(nifHnodC)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从中国东北和华北19个采样地共分离纯化了499株根瘤菌,BOX-PCR可将供试菌株分为37种BOX型,BOX型存在显著的地理分布现象,同时寄主品种对根瘤菌基因型具有一定的选择作用。97.60%(487/499)的根瘤菌为Sinorhizobium meliloti。其余12株分别为S. adhaerensMesorhizobium huakuiiRhizobium loessenseR. mesosinicumR. vignaeMesorhizobium sp.和Phyllobacterium sp.,这12株根瘤菌仅在中国东北地区发现,华北地区根瘤菌均为S. meliloti。3个持家基因在紫花苜蓿根瘤菌种间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一致,但其揭示优势种S. meliloti的种内多样性存在差异。共生基因系统发育结果显示,在根瘤菌属间和属内发生了共生基因的水平转移现象。nifHS.meliloti种内显示出比nodC更丰富多样性。【结论】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紫花苜蓿根瘤菌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根瘤菌存在显著的地理分布特征和寄主选择现象。  相似文献   
2.
3.
亚洲中部干旱区的湖泊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12  
采用系统论的观点,对亚洲中部的干旱区湖泊(包括咸海、巴尔喀什湖、博斯腾湖、艾比湖、玛纳斯湖、艾丁湖与罗布泊等)的水分循环与其他物质循环进行综合研究,其结果不仅丰富了生态循环的理论,而且深刻地揭示了干旱区湖泊与湿润区湖泊截然不同的特征;表现出水分循环的独特性、形态测量学的复杂性、风生湖流的奇特性与泥沙运行的规律性以及内陆湖水化学特征和别具一格的水生态循环系统等。干旱区湖泊作为陆地水圈的组成部分,他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他由湖泊中的生物和水两大亚系统组成,相互作用而又相互联系。尽管大陆性气候严酷和强烈,风生湖流强劲(有时还多亏他的作用),蒸发量大,但内陆湖能生存数千年,即在现代时间尺度上是无IL尽的。  相似文献   
4.
5种干旱区野生观赏植物染色体数目及其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采取常规根尖压片法对 5种干旱区野生观赏植物进行了染色体数目统计 ,并对其中的 3种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 :5种植物染色体均属于二倍体 ,其中白花枝子花(DracocephalumhererophyllumBenth .)、角蒿 (IncarvilleasinensisLam .)、金露梅 (PotentillafruticosaL .)有四倍体现象 ;3种植物染色体核型公式分别为白花枝子花 2n =1 2 =1 0m + 2st,角蒿 2n =2 2 =1 8m + 4sm ,北点地梅 (AndrosaceseptentrionalisL .) 2n =1 8=1 6m + 2sm ,均属于原始类型。本次试验旨在为研究物种多样性、建立干旱区野生观赏植物基因库、保护和繁育野生观赏植物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吴东  钱坤  陈丽园  周芬  徐雅芫 《养猪》2013,(6):9-11
为探讨不同磷水平饲粮添加植酸酶对猪生长性能及磷、钙代谢的影响,选择健康、体重均匀且平均体重约41 kg的40头杜长大三元杂种生长猪,根据体重和性别分成4组,每组10头、公母各半,设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分生长(41~60 kg)和肥育(60~90 kg)两个阶段饲养:对照组饲粮分别含总磷0.55%和0.50%、有效磷0.28%和0.24%;低磷加酶1组饲粮分别含总磷0.50%和0.47%、有效磷0.23%和0.21%,添加植酸酶750 FTU/kg饲粮;低磷加酶2组饲粮分别含总磷0.45%和0.44%、有效磷0.18%和0.18%,添加植酸酶750 FTU/kg饲粮;低磷加酶3组饲粮分别含总磷0.40%和0.40%、有效磷0.13%和0.14%,添加植酸酶750 FTU/kg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66 d。结果表明:①生长性能,试验全期,与对照组相比,低磷加酶1组、2组和3组日增重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P〉0.05),料重比分别降低4.81%(P〉0.05)、8.65%(P〉0.05)和13.14%(P〈0.05)。②血清生化指标,肥育阶段,血清钙含量低磷加酶1组、3组与对照组均差异显著(P〈0.05),血清磷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各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③磷、钙排泄量,生长阶段,与对照组相比,低磷加酶1组、2组和3组磷排泄量降低19.06%~26.09%(P〈0.01),钙排泄量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肥育阶段,与对照组相比,低磷加酶2组和3组磷排泄量分别降低29.70%(P〈0.01)和31.68%(P〈0.01),低磷加酶1组、2组和3组钙排泄量分别降低2.13%(P〉0.05)、30.18%(P〈0.01)和28.96%(P〈0.01)。综上所述,生长肥育猪饲粮无机磷(磷酸氢钙)添加水平降低,直至全部不加,在添加植酸酶(750 FTU/kg饲粮)的条件下,生长性能没有降低,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有提高的趋势,磷排泄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
为了获取立地空间信息间隐含的相关性,对其进行定量计算和表达,研究选取森林资源小班调查数据中7项典型的离散数据,结合小班空间位置属性构成森林立地离散空间场,采用信息熵的理论方法,通过计算局部空间内离散场的信息量以及局部空间与整体的协调性,定量分析并提取多项离散型因子与立地森林健康等级间的相关指数。结果表明,在7项因子中不同的立地类型和小班内的优势树种与森林健康相关程度最高,森林起源则与森林健康等级表现出相互独立的关系。研究克服了以往使用统计学原理以及灰色系统理论均无法计算立地离散空间场相关性的缺陷,实现了对立地因子中的离散型属性间关系的定量计算和表达。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胺唑草酮的光解规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笔者采用液液分配-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胺唑草酮在不同自然水体、不同pH缓冲溶液、不同表面活性剂、不同浓度腐殖酸中的光解动态。研究结果表明:胺唑草酮在碱性条件下光解最快,中性条件次之,半衰期分别为2.9h和6.4h。在酸性条件下最缓慢,半衰期为7.6h。胺唑草酮在4种不同类型水体中的光解速率顺序为:河水>稻田水>湖水>蒸馏水。胺唑草酮在不同浓度腐殖酸中的光解半衰期分别为1.3、3.5和5.8h。在不同表面活性剂试验中,胺唑草酮在Span60中的光解最快,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次之,在Tween80存在的条件下降解最慢,其半衰期分别为2.1、2.5、10.2h。可得出结论,胺唑草酮在碱性和中性环境中不稳定;在河水中能较快光解;低浓度腐殖酸对胺唑草酮的光解有促进作用;在Span60存在的条件下最不稳定。  相似文献   
8.
传统发酵豆制品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形成了独特的风味,因此受到世界各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随着现代化技术的进步,发酵豆制品中的微生物得到深度挖掘。简要综述了4种发酵豆制品生产中的关键微生物及在产品现代化生产中的工业改良,旨在为发酵豆制品中微生物的深入研究和优化产品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无壳南瓜因其高附加值和高经济效益,在兵团第十师多个团场进行了引种和种植,种植面积达到1.33万hm2以上。为了充分发挥无壳南瓜的经济价值,变废为宝,无壳南瓜的瓜皮瓜瓤微贮技术的推广,可部分解决目前畜牧业养殖中牧草不足的现状。采集微贮无壳南瓜瓜皮瓜瓤进行检测,养分含量为:水分90.3%,粗蛋白1.21%,粗纤维4.83%,粗脂肪0.77%,灰分98.5%。氨基酸总量0.67%,包含多种必需氨基酸,水分含量丰富,营养丰富,适口性好。  相似文献   
10.
以湖北省咸宁市成熟的桂花种子为原材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桂花种子油,考察了液料比、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和超声温度对桂花种子出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桂花种子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9:1,超声功率220 W,超声时间40 min,提取温度4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桂花种子出油率三次提取平均值达到2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