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固定化漆酶酶促合成茶黄素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鹍  揣玉多  孙勇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755-21756,21759
[目的]探索固定化漆酶酶促合成茶黄素的工艺。[方法]采用D152树脂固定化漆酶体外酶促氧化茶多酚合成茶黄素。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反应温度、pH、酶浓度、反应时间和通氧量对合成茶黄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茶黄素的酶促氧化合成反应,之后测定茶黄素产量。[结果]采用树脂载体D152固定化得到的固定化漆酶,在重复使用5次后,固定化漆酶催化活性约为原始催化活性的70%;在重复使用10次后,酶催化活性仍然可以保留48%左右。固定化漆酶促氧化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60℃,最佳pH 5,底物浓度2.0g/L,通氧量20 L/min和反应时间1.5 h。[结论]采用树脂载体D152可有效固定漆酶。与游离漆酶氧化法相比,固定化法能有效提高漆酶的稳定性和利用效率,反应产物也更易于纯化。  相似文献   
2.
通过优化大黄药渣固体培养基的组成及发酵条件,以期最大程度提高发酵生产漆酶的活力。采用D-最优混料设计对固体培养基碳源组成进行优化,优化后得到的固体培养基组成为:小麦麸皮47.2%,大黄药渣47.2%,葡萄糖1.6%,蛋白胨2.5%,氯化钙0.48%,磷酸二氢钾0.5%,硫酸铜0.02%,硫酸镁0.5%。通过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试验建立二次回归模型对固态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初始pH 4.3,发酵温度32.5℃,固液质量体积比1.47∶1,发酵时间7.5 d。在此条件下,发酵生产的漆酶酶活为7 602.1 IU/mL,与模型预测值相对误差在0.6%。  相似文献   
3.
三角褐指藻是一种含有较高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海洋单胞藻。为了从细胞中提取不饱和脂肪酸,采用反复冻融法、超声波破碎法和匀浆法分别对三角褐指藻细胞进行破碎,并测定油脂提取率。结果表明,超声波破碎法、反复冻融法和匀浆法的最大细胞破碎率分别为91.5%,56.7%和81.2%;油脂提取率分别为18.1%,13%和13.4%。从操作的简捷性和经济效益来看,超声波破碎法优于反复冻融法和匀浆法。  相似文献   
4.
超声波辅助提取杜仲叶中绿原酸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超声波辅助提取杜仲叶中绿原酸的工艺。在单因素和正交优化设计实验的基础上,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提取溶剂乙醇体积分数为45%,料液比为1∶8,超声波屏极电流为0.60A,提取时间为30min,绿原酸提取率可达2.81%。该工艺具有溶剂用量较少,提取周期较短,提取率较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真菌漆酶酶促合成茶黄素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漆酶体外酶促氧化茶多酚合成茶黄素。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反应体系中,酶促氧化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50℃,最佳pH值2.3,漆酶质量浓度1.8g/L,反应时间1.5h。其中pH值和温度是反应体系中2个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与传统合成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以缩短反应时间,提高茶黄素产量。  相似文献   
6.
应用竞争酶联免疫法(ELISA)能够快速对动物性食品中的恩诺沙星残留进行检测筛选。与其他检测方法相比,ELISA具有适用范围宽、样品预处理简单、批处理量大、检测速度快、准确性高和重复性强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基层大规模筛选和现场监控。  相似文献   
7.
树舌灵芝发酵产漆酶培养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对影响树舌灵芝产漆酶活性的因素进行了评价,筛选出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并优化了树舌灵芝产漆酶培养基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产酶培养基中小麦麸皮、豆粕、硫酸铜和香兰素的添加量对树舌灵芝产漆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预测得到最佳培养基组成为:小麦麸皮(20 g/L)、豆粕(2 g/L),硫酸铜(0.625 g/L)和香兰素(0.037 5 g/L);优化培养基后漆酶活性达到45.85 IU/m L,约为优化前的56倍,为大规模发酵生产漆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以干巴菌子实体为原料,研究复合酶提取干巴菌多糖的最优工艺。在对比六种常用水解酶性能的基础上,采用单形重心混料设计对遴选出的复合酶的组成进行优化,得到纤维素酶、真菌漆酶及中性蛋白酶最佳配比为0.372∶0.428∶0.200。在复合酶添加量4%、料液比1∶50(mg/L)、酶解p H 5.5、提取温度55℃的条件下提取4.0 h,干巴菌多糖提取率可达5.07%。复合酶解法的提取效果明显优于热水提取法和单酶提取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