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林业   14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速公路两翼景观评价方法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了以往高速公路绿化工作中出现的弊端,提出了高速公路两翼景观评价的必要性;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将高速公路两翼景观划分为5类:①自然景观,②半自然景观,③农业景观,④郊区景观,⑤人工建筑景观;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框架,从美学质量、景观阈值、景观敏感度、特殊价值4个方面讨论了高速公路两翼的景观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有机肥在基质栽培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机基质栽培技术是利用各地易得的有机肥和无机肥为肥源,代替营养液使用,不但具有传统无土栽培的优点,而且使无土栽培系统的一次性投资大幅降低、并且操作简单。在基质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用量有机肥对油菜一苋菜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供试有机肥系发酵猪粪。肥料以底肥形式一次施入。研究结果表明,高量有机肥处理(有机肥70,90kg/m^3)显著抑制了头茬作物油菜的生长。而进入苋菜生长阶段低有机肥用量处理(10kg/m^3)生长相对较弱。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氮、磷、钾养分平衡指数升高、利用率下降,不同有机肥用量条件下氮、磷、钾的利用率分别为9.5%-34.5%,2.5%-7.1%,24.4%-46.6%。作物生长122d后,所有有机肥处理基质中速效氮含量均已处于极低的水平,速效磷的累积明显,同时还对高量有机肥一次底施方式用于果菜长季节栽培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不同有机肥用量对黄瓜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温室基质栽培条件下,研究了配施等量化肥时不同用量有机肥对黄瓜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试验采用有机肥系烘干鸡粪,所有供试肥料均以底肥形式一次施入。研究结果表明,高量有机肥处理(有机肥50,100 kg/m3)严重抑制了黄瓜定植初期的生长,黄瓜前期产量也明显低于不施或低量有机肥处理。随着施肥量的增加,黄瓜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均显著增加。黄瓜定植后74 d,所有处理基质的速效氮养分均已处于极低的水平,黄瓜普遍出现缺肥症状。试验初步证明了长季节栽培条件下一次施用高量有机肥难以及时提供足量的速效氮源,无法满足蔬菜养分需求。  相似文献   
4.
采金迹地条件下正常越冬的草本有12种,分别是苜蓿、紫菀、白花三叶草、天人菊、射干、金鸡菊、五彩石竹、肯塔基、黑心菊、北极光、紫羊茅和夜来香;北极光、肯塔基、紫羊茅等丛生状苔草类及团块状的白花三叶草,可以作为先锋草本进入恢复区域,也可以作为恢复过程中保水、固土、反射大气辐射的适应性草本进行选择;黑心菊越冬后可以保持良好的形态状态,适宜作为景观草本;植株高大的苜蓿和夜来香,可作为耐阴性树种种植时的混交物种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5.
对目前森林植物化感作用中最具代表性的研究理论及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介绍,对未来林业化感作用研究工作的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西伯利亚花楸组织培养关键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消毒试剂及培养基的选择,对西伯利亚花楸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得到以下结论:①用70%~75%乙醇和漂白粉饱和溶液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在保持低杀伤率的基础上有效地降低污染率;②分化效果最明显的培养基是MS+BA(1.0~2.0)+NAA(0.1~0.5)+2%蔗糖,加入BA效果要明显好于KT;③继代增殖最好的培养基为MS+BA0.5+NAA0.05+2%蔗糖,月增殖系数为3.0;④H+NAA(0.5~1)+2%蔗糖和1/2MS+IBA(0.5~1)+2%蔗糖培养基均可以有效地促进生根率(分别为80.7%和82.2%)和幼苗生长(平均苗高分别为4.5和3.8mm)。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草坪新品种蓝绒毛生长特性的研究,比较了其它常见草坪品种,分析了蓝绒毛高抗性的主要原因及影响蓝绒毛生长的主要因素,其中土壤结构和肥力对蓝绒毛根系生长影响较大,并根据研究结果对其栽培及推广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小兴安岭采伐迹地天然更新白桦混交林建群种碳汇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兴安岭采伐迹地自然更新白桦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量模型、碳含量模型估算出建群种碳汇量,并对林分建群种碳汇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兴安岭森林皆伐林地自然更新演替后形成的白桦林主要建群种中数量最多的是白桦,其碳汇贡献率也最高;落叶松的个体平均总生物量和树干生物量最大,但在整个林分中的总生物量水平较低,而单株生物量最小的白桦林分整体生物量最大;树干生物量与总体生物量比例最高的是白桦和落叶松;林分单位面积含碳量的排序为白桦、毛赤杨、落叶松;落叶松总体碳汇贡献率最低,但个体碳汇量及树干占比都很高,可以在保证整体结构近自然化的情况下,通过造林的方式提高落叶松的比例来增加林分的碳汇。  相似文献   
9.
为使蒙古栎次生林生态系统达到近自然的状态,探讨经营方式对蒙古栎次林种群的影响,对不同经营方式下的蒙古栎次生林主要建群种的结构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除蒙古栎和胡枝子外,针阔混交林主要建群种生长情况均好于纯林;针阔混交林下蒙古栎实生幼苗的地径要大于纯林,即混交林下天然更新幼苗生长更好,对资源的利用也更充分;其余结构特征从数据分析上看没有十分明显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红松是雌雄同株异花的树种,影响红松开花结实的主要因素包括内部和外部两大因素;其中疏密度、冠幅、气候、立地、灾害等因素的作用最为明显,通过经营措施调控红松开花结实的环境条件可以提高红松的结实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