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202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对我国境内各地区采集的构树种子进行表型性性状观测,分析其地理变异,旨在揭示不同种源构树种子地理变异规律及其气候生态学基础,为构树种源类群划分和造林用种调拨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国21个省(区)42个地点构树种子性状进行了观测,通过方差分析、多项式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揭示其地理变异趋势。[结果]构树各种源间种子形态差异较大。种子长、厚、千粒重这3个性状差异由遗传控制较强,种子长、厚、千粒重的地理变异受采种点经度、纬度变异的双重控制,呈连续的渐变群地理变异模式。种子长、厚、千粒重均呈西南-东北梯度变异趋势,其中种子长、厚受经度的影响大于受纬度的影响,种子的长、厚、千粒重与采种点海拔均呈正相关,其中千粒重受海拔的影响最大。聚类分析结果可将42个构树种源划分为4类,其中类群Ⅰ由山东青岛种源单独组成,其特点是种子体积质量均为最大,种子外观呈细长型;类群Ⅱ由东北部地区的种源所构成,其种子特点是体积、质量相对较大,外观相对圆润;类群Ⅲ由中部地区的种源所构成,其种子特点是体积、质量相对适中,外观圆润;类群Ⅳ由南部、西南部地区的种源所构成,其种子特点是体积、质量较小,外观最为圆润饱满。聚类结果呈现明显的地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构树不同种源叶表型性状遗传变异规律,为构树遗传多样性研究和优良种源的筛选等提供参考。【方法】以30个构树种源的叶为材料,通过测量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周长等8个叶的表型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构树不同种源间8个叶表型性状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且性状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叶面积与叶长、叶宽、叶周长、叶柄长和绒毛密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2)不同叶片性状间变异系数幅度为12.72%~64.50%,该结果初步表明不同种源间叶片性状的遗传变异幅度较大,叶面积、叶长、叶宽和叶周长的种源重复力均在55%以上,表明构树的叶性状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是受遗传控制的。3)对不同种源建立叶面积拟合方程,除四川大邑外,其他种源的叶面积拟合方程的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说明这些模拟方程的拟合效果较好,后续试验可通过叶长与叶宽预测叶面积,简化试验。4)对构树叶各性状与地理、气候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周长和绒毛密度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种源间构树叶的地理变异是以纬度变异为主。5)根据叶片的8个性状可将30个构树种源聚为3类。【结论】构树不同种源间叶表型性状差异显著,可为构树遗传多样性研究和优良种源的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