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农学   3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何谓"美的石头"——玉也。早在新石器时代这块"美石"已经被尊为通灵的"神玉",随着文明的进步又慢慢变成敬神的"礼玉",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孔子们极度的赏识(子日:"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让它化身成为"德玉"。从来没有人用人工或自然去评价玉石的  相似文献   
2.
10年前,从经营树桩素材的朋友手中买下这棵树坯,最初能让我不管不顾拿出大把银子买下它,其实与现在看到的这面(见定型照)无关,图1所展示的这面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那时的感觉啊,好像明明知道坑深也非要去跳不可。  相似文献   
3.
4.
5.
一暴雨倾注——这是1985年春天的某日,我和树友躲在山间石洞里,守着刚找到的野桩,心里充满喜悦。这已不是这年头一次上山寻“宝”了,但这年却是我漫长的盆艺之路的开始。少时总与杂书有缘,功课则不敢恭维,从小就不务正业,也就注定功名无望。某日,在山野闲走,忽然间生出难以放弃的亲热感,生出将美景搬回庭院,摆放案头的心意。人类独立于自然界的那天起,有意无意总将自己放在自然界的对立面。人的幸福一定要以自然界的牺  相似文献   
6.
毫无疑问,在大千的自然界中,确实存在着走兽样的树木。去年《中国花卉盆景》第9期13页上刊载的赵庆升同志拍摄的榕树‘象’树及文字说明,我想关雄幹对此作何解释呢?难道能以“我未见过”而否  相似文献   
7.
"递相祖述"和"转益多师"少时读唐诗,杜甫《戏为六绝句》留下的印象很深,尤其是"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四句,以为是习艺者不可一日能忘。"递相祖述"(即因袭成风)必须坚决反对,还要"别裁伪体",也就是区分真伪,走创造发展之路。当然,创造发展是基于"有本、有源"之上,师不可忘。"转益多师"就是提倡兼取众长,不为门户所  相似文献   
8.
台湾艺人李国安先生值得敬佩,因为他敢直言:"盆景是一门缩小的艺术,这是全世界公认的法则!但中国大陆正在走相反的路。""大陆盆景的展览上隐约能感觉到一种金钱和艺术的较量,这集中反应在参展盆景的‘大尺寸’上。似乎‘商业盆景’和‘艺术盆景’俨然已经发展成为一场‘战争’……"(原文见《中国盆景赏石》2012年1月号)  相似文献   
9.
中国盆景艺术作为一个世界性大流派,是存在着的客观事实,它如同中国文学、中国画的存在一样不容置疑。所以,不存在创中国派这样的问题,只存在着如何丰富发展这个流派的艺术特色,使之更为多姿艳丽的问题。一风格不宜套以区域圈子。区域性风格的形成是由一定的历史条件(政治的、经济的以及文化等诸因素)所决定。有能力作全国规模展览,并已有数种全国性  相似文献   
10.
惠安这个地名能让人联想到许多值得称许的东西,但却不可能联想到盆景这种雅物。照片展示的这些作品也证明,在惠安这个地方,盆景艺术显然不会有悠久历史,这些已经挑选过的作品尚且如此幼小,实绩可想而知。严格说来,惠安真正开始盆景艺术的探索,是八十年代的事。八七年参加泉州市盆景展览,是有史以来第一次,送展作品让人都不好意思批评。但开垦者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有多么落后(包括历史和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