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35篇
  200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光湖色添一家畅谈四美文明事千峰近抱绕烟霞漫尝香茗众人夸祝贺“茶人之家”@庄晚芳~~  相似文献   
2.
乌龙茶是我国特种名茶,具有较高的饮用价位,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特别是海外侨胞)的喜爱。大力发展乌龙茶生产,既能提高国茶声誉以茶引侨,又能加强祖国与侨胞的关系,同时还能增加外汇收入。现从栽培角度谈发展乌龙茶应注意的问题。一、新茶园的开辟新茶园的开辟必须以保持生态平衡为前提,茶树(鲜叶)要获得高产、优质,除有肥沃的土壤和良好的管理外,还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过去不看具体情况,有的地方过于强调茶园连片集中,连片毁林种茶的做法很不好。进行茶园规划时,应对山地的坡度、土壤、生态等进行综合考虑,坡度较大(30°以上)、  相似文献   
3.
人与茶     
人是万物之灵,主持世间事物而活跃于世界上的一种高等动物。而茶是一生固定于一个地面上的古生植物。人与茶显然是很不同的,怎能取来相对照呢?但如果深入探索也有共同性,在地球上共称为生物,二者性质特点虽不同,但在生活上同样要依靠生态条件来维持的,都是需要水分、空气和各种营养来维持各自生理上的新陈代谢的进行。所以说二者有其共性,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那么,二者的关系如何,很值得我们研究的。人的生活上要靠茶,茶也要靠人,二者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互相依托,互相促进把世界文明逐渐推向最高度的境界。茶树是根深蒂固的,能够把地层土壤中深处的养分吸  相似文献   
4.
回顾历史,在十七、十八世纪的世界茶叶市场为我国所独占,从而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但到十九世纪末期,市场由旺至衰,产销下降,解放前夕茶叶出口一年只有十多万担,原因何在?值得我们总结。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统治下,茶叶经营方式是独特的,官商勾结垄断,洋行操纵市场,内外串通,盲目经营,以致国外市场为人所掠夺。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积极采用扶农政策,改变经营方式,积极培养人才,加强科学研究,产销获得恢复和发展,内外销  相似文献   
5.
在茶叶季刊第二期登载了刘祖香同志的"为茶树所需要营养问题进一言"一文后,颇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和争论。刘同志根据李森科的"植物阶段发育"的理论和他在农业社茶园施肥的结果,提出茶树在小的年发育周期可分为初期(早春)中期(夏季)和后期(秋季)三个阶段,依照这三个阶段进行施肥供给茶树的营养可以得到丰产质优的茶  相似文献   
6.
秋茶不能增产之说,长期统治着我们的头脑,此说由何而来? 解放以前旧中国的茶叶生产,不论在栽培和采扎上或加工运销上的各个生产过程,都是按着剥削者的要求来进行的。洋行、茶商和地主为了获得暴利,争赶菜市,总是不择手段的把农民生产一年的春茶尽先的弄到手。茶农为维持一春生活之计也只好尽快地把茶树上刚抽出的芽叶“一扫光”及早出售。在这样的剥削方式支配下,茶农生产情绪低落,茶树培育管理不周,加以人为的采收过凶,形成茶树在春夏茶生产后不能有大量再生新梢的能力。为了明春的生产,也只好把茶树上少数再生的芽叶留蓄起来,使它安全  相似文献   
7.
近年,每与茶人谈及今后茶叶工作,我几乎总要强调这样一点“重视茶叶文化的总体发展,促进茶叶工作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强调要“重视茶叶文化的总体发展”,并非指我们现在对茶叶文化及其发展,还不够重视,我们知道,解放以后,我国在茶叶生产和科学研究上,是有很大成就的。但是  相似文献   
8.
千岛湖纪行     
千岛湖、是新中国一颗光辉的明珠。今年七月,承淳安县委邀请,我偕同胡坪、王家斌、唐力新、童启庆和骆耀平等同志,组成了一个茶叶考察小组,赴淳安茶区了解茶叶产销情况。车到淳安县邑——排岭,绕  相似文献   
9.
我国唐代(618~90)末年有位刘贞亮学者,对于饮茶的好处,称茶有"十德";其中既有对我们人体的生理功效,又有心理上的作用。可见这对当时人民的饮茶早有很好研究,提高社会道德品质起了良好的效果。从唐代到现在,历经千余年的历史,社会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不但人口数倍的增加,由于饮茶的推动,社会文化有不少的进步。茶传到海外后形成为社会有一定守规的"茶道"、"茶礼"、"茶话会"和"茶艺"等。扩大了饮茶范围,增进茶的生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上人民道德品质。为了宣传我国茶故乡的饮茶习俗,增进茶区茶农生活水平,1989年我在上海《茶报"发表了"中国茶德"》的短文,受到国内外茶人的好评。在当前改革开放指引下略尽茶人之职,促进两个文明更好地发展起来,以利人民日常生活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成立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庄晚芳茶学发展基金是为了纪念庄晚芳教授对茶学事业作出的贡献,更好地培养和造就茶学界的精英人才,促进茶学学科进一步发展.本基金主要用于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茶学教育的发展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