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农学   1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嫩枝接是常用的一类嫁接方法,通常用生长期的新梢作接穗和砧木进行接合。一般多用切接、劈接、腹接等,但因嫁接部位鲜嫩、脆、软、细,常令人感到接时容易绑时难。我们几位花友在实践中发现了一种更较为  相似文献   
2.
作者补遗     
4年前,我邮购了16粒莲子,按照寄来资料上写的程序,破壳、水生浸种、上盆,荷叶长得很快.方寸问已有“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意思。但荷叶长得虽好,却迟迟未见开花。东北的秋来得早,国庆节刚过,荷花便早早停止生长.逐渐枯黄。我剪去残荷.移入阳台,苦苦期盼春的到来。东北的冬很凛冽,哪知一夜隆冬严寒,盆水结冰冻裂.盆内的藕都已冻坏,只能扔弃。  相似文献   
3.
石榴老桩上盆时,因为身形高大,往往会剪下一些枝干。打破常规的做法,把它们倒过来贮藏一冬再扦插,就很容易成活了。很多人都喜欢把石榴养成古拙苍老的老桩盆景,即使不成盆景,也希望它像模像样,有些许苍古之气。从小苗养起当然最好,但耗时很长,快捷一些的方法就是用老桩上盆。虽然石榴树很常见,冬春时节找到一棵古老的大石榴树也不是很难,但是一般地栽的石榴树都比较高大,不能直接栽种到花盆里,我们必须把老桩通过修剪、截锯,  相似文献   
4.
白马是缀化的仙人掌类植物,很多人都喜欢栽培。但是它却不如它的原型(有人叫鼠尾掌)容易开花,甚至养了几年也不见花。实践中,我发现要它开花其实也简单,就是不要“娇惯”它。你越不把它当成宝贝,它就越爱开花。具体做法是选较为壮实的植株,从夏末秋初开始就完全不给它浇水了。旱得植株发软,表皮发红色,就算好了。  相似文献   
5.
几年前,拜读了熊树苏先生《奇特的大花干瓣茉莉》(见《中国花卉盆景》2003年4期26页)一文后,便被千瓣茉莉吸引,于是努力搜求。终于在省城的花市上先后购得两个町称得上千瓣型的莱莉新品种。当时被花商告知,一种叫“虎头”茉莉,另一种叫“狮子头”茉莉。“虎头”比一般茉莉价格略高;“狮子头”的价格则远高于一般品种。  相似文献   
6.
在北方选择适当的方式繁育桂花苗木是需要考察和总结的。选择不当,会导致种植失败。作为远离桂花原产地的广大北方爱好者,了解这方面的经验很有必要。山东的刘国恩先生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发表了多篇相关文章.本人拜读后受益匪浅。2009年第10期《中国花卉盆景》杂志又发表了刘国恩、刘少川二位先生《几种常用嫁接桂花砧木的比对》一文,较详尽地描述了几种适合作桂花砧木的木犀科植物的特性,给流苏树做出了较高评价,本人完全赞同。在这里,我想再给流苏砧桂花补充一些其他方面的优缺点,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过去,很多北方人家的院落里都会栽棵石榴树,寓意多子多孙和日子红红火火。现在,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善,人们开始陆续翻盖平房或搬迁。于是,院里的老石榴树碍事了。有些人干脆把它挖出来扔掉。这样被扔掉的老石榴树实在可惜!爱好盆栽的朋友,不妨利用这机会去淘淘宝。人们一般多在冬春农活相对不忙的季节建设新居,这也正是移栽石榴的好季节。我们可以常去附近农村转转,或许不用花钱或花很少钱就能淘到好看的石榴古桩。假如您在农村有亲戚朋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我发现自根苗(包括压条、扦插,分株等根株一体的苗木)盆栽桂花很多都得病了,且发病严重。先是部分新梢叶片黄化严重(图1),叶片边缘及叶尖干枯(图2),整株长势衰弱、渐近死亡(图3)。病株全系自根苗、发病轻重与品种有一定相关性。个别品种已全部死掉,少数品种发病较轻。而嫁接苗却得以幸免,生长正常,枝繁叶茂(图4)。鉴于本地水硬土碱,我首先想到的是生理性病害——缺铁所  相似文献   
9.
北方人也非常喜爱“原籍”南方的桂化,但因不能在室外露地越冬.只能盆栽,室内(含塑料日光温室,下同)管理,是个难题。一般资料都介绍,养植桂花多要求低温冷凉的环境,以保持植株休眠。这一点在实际中很难做到。因为北方冬季供暖,室温远高于桂花休眠的临界温度,人工开窗降温,工作量太大,对热力资源也是个浪费.我们一般会把多种翁花放在一个室内越冬,温度管理上是“就高不就低”,宁愿使室温高些,也不愿冻伤有些喜高温的盆花。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  相似文献   
10.
<正>一般来说,冬天是不必考虑防日灼这个问题的。但也有例外,去年初冬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连续几天的阴沉过后,突然放晴。过了一两天后,我发现事情不妙——塑料棚里的几盆墨兰被晒坏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