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农学   6篇
  1篇
综合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马铃薯品种定薯4号为材料,研究了不覆膜平作(FP)、黑色地膜覆盖沟垄作(FM)、玉米秸秆整秆覆盖沟垄作(S_1M)及玉米秸秆粉粹覆盖沟垄作(S_2M)等4种栽培耕作方式对旱作田土壤细菌多样性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黑色塑料地膜覆盖及不覆盖平作,玉米秸秆覆盖沟垄作可以显著提高马铃薯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降低土壤中变形菌门及芽单胞菌门,并提高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利于马铃薯根际土壤中浮霉状菌属、节杆菌属、溶杆菌属及链霉菌属的富集,对农田状况具有积极贡献;沟垄作覆盖栽培可显著提高薯块产量及大、中薯百分率,显著降低小薯百分率。  相似文献   
2.
Catharanthus roseus receptor-like kinase1-like kinases (CrRLK1Ls)是植物所特有的一类蛋白类受体激酶,在维持细胞壁完整性、细胞间通讯、生物和非生物应激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鉴定了马铃薯CrRLK1Ls (StCrRLK1Ls)基因家族的成员数量,并对其理化特性、染色体位置、进化特征、亚细胞定位和对晚疫病菌侵染时的表达模式进行全面分析。结果显示,共获得17个StCrRLK1Ls基因,其氨基酸序列大小为753~997 aa,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83.34~108.69kD和5.30~7.56,主要位于质膜。进化分析将马铃薯、拟南芥、水稻、苹果和番茄的CrRLK1Ls家族成员分为7个亚组,马铃薯CrRLK1Ls家族成员分布于亚组Ⅲ、Ⅳ、Ⅴ、Ⅵ和Ⅶ。StCrRLK1Ls不均匀的分布于8条染色体上,存在3个串联重复基因簇,包含6个基因。此外,StCrRLK1Ls启动子区域存在响应植物激素、防卫和逆境等多种顺式调控元件。‘大西洋’和‘陇薯7号’接种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Pi)后,大量StCrRLK1...  相似文献   
3.
富含半胱氨酸的类受体激酶(cysteine-rich receptor-like kinase,CRK)在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适应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鉴定了马铃薯CRK(StCRK)家族成员,并对其理化性状、进化特征、亚细胞定位、染色体位置和表达模式进行分析。鉴定获得8个StCRKs,其氨基酸序列大小为459~686 aa,分子量介于50.75~77.50 kD,等电点介于5.84~8.75,主要位于质膜。进化分析将来自马铃薯、拟南芥、香蕉、苹果、水稻、番茄和棉花的CRKs分为9个亚组,2号、3号和5号染色体上的StCRKs分布于亚组I(6个成员)和VI(2个成员);存在2个串联重复基因簇,包含4个成员。StCRKs启动子区域存在多种顺式调控元件,主要响应激素、低温、防卫和逆境等信号。接种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Pi)和干腐病菌(Fusarium sulphureum,Fs)后,分别发现8个和6个StCRKs为差异表达。其中,StCRK4和StCRK8响应Pi和Fs信号,在接种以上2种病原菌后,表达量上调8倍以上,推测其响应多个真菌信号,可能在马铃薯对真菌病害的广谱抗性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进一步抗病研究和功能分析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4.
5.
为探究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EBR)对碱性盐胁迫下马铃薯根系形态、生理特性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以马铃薯大西洋为试验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置不添加NaHCO3(CK)和添加300 mmol/L NaHCO3(T0),以及添加300 mmol/L NaHCO3后喷施0.25μmol/L(T1)、0.50μmol/L(T2)、1.00μmol/L(T3)、2.00μmol/L(T4)外源EBR,共6个处理。结果表明,300 mmol/L NaHCO3(T0)胁迫抑制马铃薯根系的生长发育、生理特性及土壤酶活性。喷施不同浓度外源EBR均能缓解NaHCO3对马铃薯的胁迫,相比于T0处理,T1处理~T4处理的根粗、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根系活力以及根系干质量均得到提高;整个生育期根系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含量及超氧阴离子含量明显下降;脯氨酸(Pro)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脱氢酶活...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晚疫病是毁灭性卵菌病害,对我国乃至全球的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试验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表达模式和功能验证,分析了LRR-RLK家族成员StEFR1调控晚疫病抗性的作用和潜在的调控机制。进化分析表明, StEFR1与拟南芥中功能已知的AtEFR序列相似度为53.9%。接种晚疫病菌3 d和elf18处理3 h,‘大西洋’离体叶片中StEFR1的表达分别上调至对照的1.87倍和2.31倍。瞬时过表达StEFR1的叶片受到晚疫病菌侵染时抗性增强,表现在叶片病斑面积较对照减小,而叶片细胞活性较对照增强。此外,与野生型相比,过表达StEFR1的叶片中3个PTI标记基因、SA和JA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差异表达,且呈不同程度的显著上调,而E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综上所述, StEFR1参与晚疫病菌诱导的PTI抗性,且调控SA和JA激素信号相关基因的表达,对晚疫病起正调控作用。本文为深入研究StEFR1调控晚疫病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并为晚疫病分子育种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盐胁迫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定薯4号脱毒原原种为材料,采用盆栽方式,以4个NaCl浓度处理模拟不同程度盐逆境,研究NaCl处理对马铃薯产量、品质、抗氧化系统、叶片超微结构及淀粉粒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马铃薯产量及品质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下降,叶片丙二醛(MDA)、脯氨酸(Pro)、过氧化物酶(SOD)及超氧化歧化酶(POD)含量(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叶片超微结构和淀粉粒形态发生变化。盐逆境严重抑制了马铃薯的生长发育,盐逆境下氨基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酚类物质含量及淀粉含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9.
为筛选出适宜在庆阳市种植的小果型西瓜品种,丰富庆阳市日光温室栽培小果型西瓜品种资源。引进了13个国内外小果型西瓜品种进行了试种,并对各引进品种的植株形态、果实形态、果肉风味和产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3个参试品种生长特征及果实品质差异显著,其中鼎优美颜中心糖含量最高,达143.3 g/kg;红小玉的边糖含量最高,为123.3 g/kg,且中心糖与边糖差最小。综合分析,鼎优美颜与红小玉果型精致小巧、果皮薄、果肉脆甜多汁、纤维含量少,可作为日光温室栽培种在庆阳市种植。  相似文献   
10.
以当地主栽品种"新大坪"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了平畦不覆膜(CK)、平畦覆膜(T1)、全膜垄播(T2)、全膜沟播(T3)、半膜垄播(T4)、半膜沟播(T5)6种栽培模式对连作马铃薯土壤酶活性、理化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沟垄覆膜栽培可不同程度提高马铃薯连作田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其中T2对3种酶活性的提高效果最为显著;沟垄覆膜可降低土壤pH,从而改善马铃薯根际土壤的理化性状,且以T2对土壤化学性质的改善最为明显,沟垄覆膜可不同程度提高土壤电导率;此外,沟垄覆膜栽培还可以显著提高马铃薯块茎的产量,其中T2增产幅度最高可达75%。本研究以期为半干旱地区马铃薯连作障碍的克服及提高马铃薯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