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菏泽市花生生产现状进行了分析 ,指出了菏泽市花生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品种退化严重、更新慢 ;②栽培技术落后 ;③新技术应用推广迟缓 ;④产业化水平低等。提出发展花生生产的思路和对策是 :优化品种结构 ,推广优良品种 ,建立良种繁育体系 ;实现规模化种植 ;推广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大力推广地膜覆盖、化学除草、配方施肥、种衣剂拌种等新技术 ;加快花生产业化进程 ,上档次、上品牌、发展龙头企业等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麦田套种大豆的增产效果及原因,提出了麦田套种夏大豆的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3.
微量元素对夏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 ,国内外科研人员为提高大豆产量 ,虽对微量元素作了一定的基础研究和报道 ,但对生产上具体应用研究仍重视不够 ,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大豆生产的发展。目前对大豆开展微量元素的应用研究 ,除钼、锌、锰等元素在大豆上应用有部分报道外 ,对硼、铜的应用则开展较晚 ,亦缺乏报道 ;尤其是上述几种主要微量元素在黄河冲积母质土壤上的综合应用研究甚少。为促进菏泽市夏大豆生产的发展 ,在黄河冲积母质土壤上施用微量元素 ,提高大豆籽产量 ,2 0 0 1~ 2 0 0 3年 ,笔者对该土壤豆—麦连作后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了广泛取土测定 ,并进行了施用微量元素的试验。连续 3年多点试验 ,结果表明 :在菏泽市黄河冲积母质土壤上施用微量元素硼 (B)增产 15 .2 5 % ,锌 (Zn)增产 15 .60 % ,钼 (Mo)增产 10 .0 9% ,铜 (Cu)增产 10 .0 6% ,锰 (Mn)增产 5 .2 1%。  相似文献   
4.
大豆粒茎比和主要农艺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大豆粒茎比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 ,笔者利用菏泽市农科院 1998和 2 0 0 1年有关的试验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大豆品种间粒茎比值差异较大 ;粒茎比的大小与产量呈正相关 ,与一节粒重、单株粒重、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一粒荚数、干叶比重呈显著的正相关 ;粒茎比与株高、一粒荚率、秕荚率、全生育日数、开花至成熟日数呈极显著或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大花生丰花1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丰花 1号由山东农业大学培育 ,2 0 0 1年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该品种荚果单产达 5 762 .7kg/hm2 ,较鲁花11号增产 16.8% ;油酸 /亚油酸比值 1.6,果仁香脆、有甜味 ,百仁重 10 2g ,符合大花生出口要求 ;适应性广 ,抗逆性强 ,深受农民欢迎。笔者介绍了丰花 1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棉花人工整枝包括去叶枝、打顶、打顶心、抹赘芽、打老叶等,不仅工作量大、效率低,且操作不慎易影响棉花的正常生长。对棉花进行了化控整枝的多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化控整枝株型紧凑,果枝粗短,生长稳健,叶片浓绿,透光好,易形成“伏桃满腰,秋桃盖顶”的丰产态势,又用工少,操作简便效率高。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蛴螬为害花生的特点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刘磊  张为社 《种子科技》2004,22(4):238-239
鲁棉研15号是山东省棉花研究中心选育的一个抗虫杂交棉新品种,集高产、优质、抗虫、抗病、适应性强于一体,2001年5月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近几年的区试及生产试验中表现均十分突出.由于种子价格高,为了降低种植成本,减少用种量,扩大种植面积,2002-2003年我们开展了鲁棉研15号精播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现将有关技术要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随着保护地蔬菜的发展,辣椒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产量和效益却不尽人意,严重挫伤了菜农的积极性,制约了保护地辣椒生产的发展,我们经过几年的观察.研究.发现落叶、落花,落果是造成保护地辣椒减产的重要因素,现将造成辣椒“三落”现象发生的具体原因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栽培因子对高油大豆品种产量及其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以高油大豆品种鲁豆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播期、密度、施肥、水分、收获期等栽培因子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播期F1=9.72>R0.01=4.8、密度F2=5.67>F0.01=4.8,二者均呈极显著性,且F1>F2,播期和密度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且播期因子作用大于密度因子;施肥F3=4.26>F0.05=3.0,水分F4=3.11>F0.05=3.0,二者均呈显著性,施肥和水分对大豆产量有较大影响,但没有播期和密度因子影响作用大,且施肥大于水分作用;收获期F5=3.27<F0.05=4.5,即收获期对产量影响不大. 该研究还从叶面积指数、单株生物产量、群体生物产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验证了栽培因子对大豆产量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