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林业   4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4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文中就目前我省林木良种生产及使用情况,分析阐述了贵州省林木良种推广使用的主要问题,对如何加大我省林木良种生产和推广使用力度提出意见和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2.
红皮树穴盘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红皮树容器育苗的出苗率、成苗率和移栽成活率,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优质苗木。[方法]设计3种基质配方3、种穴盘规格、不同配比的肥料在2种光照强度下进行红皮树穴盘育苗试验,探索红皮树穴盘育苗技术。[结果]泥炭+珍珠岩、森林腐殖土+黄心土、树皮粉+黄心土3种基质配方均较适合红皮树穴盘育苗。苗木生长与穴盘容积呈正比。不同生长期肥料配比与苗木质量关系密切。加盖60%透光度遮阳网处理的苗木生长正常,质量指数比全光照处理高27.3%。[结论]培育半年红皮树苗可选用72S型育苗,1年苗可选用林50T型育苗,困难地造林可选用林72T型育苗。苗木速生期和生长后期宜按一定配比施用N∶P∶K液肥。  相似文献   
3.
本主要介绍了公路桥梁设计荷载标准,分析了全国的国道,省道和县道公路以及大中型桥梁各级设计荷载的百分比,并详细讨论了体外预应力索加固技术组成部分及优点,说明了体外索加固技术在旧桥加固中的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乃春 《种子》2007,26(12):73-75
现代林业的全面推进,逐步显示了贵州省林木良种在林业生产和推广应用中的滞后性。新形势下要求加大林木良种生产和推广使用力度。就目前贵州省林木良种生产及使用情况,分析阐述了贵州省林木良种推广使用的主要问题,对如何加大贵州省林木良种生产和推广使用力度提出意见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采用不同浓度的碳酸铜与乳胶漆配制成混合涂料涂刷育苗容器内壁,进行8个树种的容器苗化学修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碳酸铜对抑制苗木侧根长度生长、促进侧根数量增加具有显著效果,但对苗木的质量指数无明显影响.在150g·L-1浓度的碳酸铜处理下,化学修根能提高所有供试树种苗木的根系活力,使其更好地吸收土壤水分和养分利其生长;对马尾松、滇柏、刺槐、喜树、猴樟5个树种苗木的叶绿素含量有较明显的提高.培育马尾松、华山松容器苗,碳酸铜浓度可控制在100~150 g·L-1;培育湿地松、滇柏、刺槐、喜树、猴樟、香椿容器苗,碳酸铜浓度可控制在150~200 g·L-1.  相似文献   
6.
贵州马尾松家系产地及个体木材基本密度变异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马尾松11个产地,48个家系,192株个体进行木材基本密度分析表明,不同产地,家系间均存在明显差异,不同个体间存在丰富变异,通过不同选择标准的分析,选择后的群体木材基本密度大于供选群体家系值为6.7%~9.1%,个体值为10.07%~21.36%。  相似文献   
7.
利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我省油茶优树选择中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油茶优树选择的几个关键因子与我们选择目标的关系。结果表明,立地条件较差的优树复选概率大于立地条件好的,叶面指数在1.2~3之间的复选入选概率大于其它范围;果形与鲜出籽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果形指数小于1.1的和单果籽粒数小于3单株有较大几率获得较高的鲜出籽率;冠层高度大于3m的对象有较大几率获得较高单位冠幅面积产果量。  相似文献   
8.
试验采用环剥不同宽度和截干来调控对油茶大树嫁接芽的营养供应,探讨油茶大树嫁接管理的更优方法.试验结果表明,5月份油茶大树嫁接环剥处理效果明显优于其它处理方式,环剥0.5 cm效果最好,建议在生产管理中采用该方法;截干处理因营养过剩,嫁接芽萌发后生长呈不正常状态,建议不使用该措施.  相似文献   
9.
罗庆莲  张乃春 《种子》2007,26(12):83-86
在分析贵州省林木种苗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思路和发展对策,即建立和完善林木种苗生产供应体系、行政执法和质量监督检验体系、科技创新和新技术推广应用体系以及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0.
林权制度改革与林木种苗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苗是林业的基础,如何将林木种苗与目前正在进行的林改充分结合,是实现省人民政府提出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目标的关键。针对林改后林木种苗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本文提出实现林木种苗的"四个转变",是增强林改成效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