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0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咯菌腈对草莓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的毒力及防效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咯菌腈、多菌灵、硫菌·霉威、苯醚甲环唑4种药剂对草莓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的毒力。结果表明,4种药剂对草莓灰霉菌菌丝的生长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随药剂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其EC50值分别为0.0472、95.7193、0.4854、1.3611 mg/L,其中咯菌腈的毒力最强。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5%咯菌腈FC每667 m2施药量120 mL时防效为83.7%,80 mL时防效为67.7%;65%硫菌·霉威WP每667m2施药量100 g时防效为65.3%。  相似文献   
2.
锈粉宁浸种对小麦白粉病菌侵染叶部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供试小麦种子用50%锈粉宁500和1000倍药液浸种,出苗后一叶期用小麦白粉病菌(Erysiphe graminis f.sp.tritici)接种。用特种蛋白质染料柯马氏亮兰(Coomassie Brilliant Blue R-250)叶片快速透明染色法系统研究了锈粉宁对小麦白粉病菌侵染叶部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浸种植株叶片中,小麦白粉病菌从分生孢子萌发到吸器形成严重受抑制,接种48h 后,附着胞、菌丝分枝和吸器不再形成,96h 后分枝菌丝变形消解。这些组织病理学的特征表明,锈粉宁主要是通过抑制小麦白粉病菌菌丝的分枝和扩展来减少吸器形成的数量,达到控制病菌扩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用整叶透明染色法系统地观察了不同亲和性的小麦品种和叶锈菌小种相互作用的组织病理学表现。结果表明,(1)从气孔下泡囊形成迟早和初生侵染丝的生长开始,各组合间呈现明显的差别,暗示着品种——小种相互识别和抗性表达从这个阶段开始;(2)除了不亲和组合和慢锈组合出现过敏性反应外,在亲和组合的感病品种5389与叶锈菌小种互作中也观察到了少数侵染点有坏死细胞出现,但出现时间较晚,坏死细胞数目很少,并不影响菌丝的扩展。根据上述现象,本文讨论了过敏性坏死细胞形成的专化性和利用生理和组织学某些特征作为品种抗性鉴定的指标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5.
几种整叶透明染色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相似文献   
6.
设计了一种基于ATmega88和nRF24L01的2.4GHz无线全双工对讲安全帽,并对该系统的各个芯片的功能、电路原理、无线发射模块、信号采集电路等硬件电路及信号收发软件设计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7.
羔羊的成活率直接影响到养羊户的生产效益。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羔羊成活率,是发展养羊业的关键。在养羊生产中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管理,从而提高羔羊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8.
萹蓄干粉及其提取物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棉铃虫3龄幼虫为试虫,通过饲料混毒法对萹蓄干粉及不同溶剂提取物进行了生物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萹蓄干粉对棉铃虫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处理后第3和第5天对棉铃虫的体重抑制率分别达58.6%和77.5%。成虫单雌产卵量明显减少,平均产卵量低于对照400~500粒;萹蓄不同溶剂提取物对棉铃虫幼虫的生物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乙酸乙酯>甲醇>95%乙醇>丙酮>石油醚>氯仿>水,水提取物基本无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利用整叶违明染色法系统观察了含有Lr3、Lr26和Lr3+Lr26抗叶锈基因的小麦品种的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表明,①含有不同基因的品种在叶锈菌侵入前的组织病理学表现没有差异;②Lr26具有慢锈特征并且在阿芙乐尔品种中对Lr3起上位作用;③寄主细胞坏死不是影响茵丝扩展的唯一因素,菌丝生长受抑制和寄主细胞的坏死不一定呈正相关;④利用某些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品种抗病性及其基因鉴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较全面地综述了马铃薯晚疫病菌的交配型、生理小种及其对甲霜灵的敏感性等表现型群体遗传结构特征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世界各国晚疫病菌交配型的分布、生理小种组成及病菌对瑞毒霉抗性菌株的出现频率。同时综述了几种分子标记,如mtDNA指纹、RFLP、RAPD、AFLP和SSR在研究晚疫病菌基因型及遗传多样性方面的应用及研究成果。并指出了中国今后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研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