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2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卧式交配 ,对侧步 ,食物贮留时间较长 ,以脱水分和植物液。内源尿进入前胃 ,有利于抑制微生物对养料的消耗。所有羊驼的单位体重饲料消耗低于牛羊。羊驼的泌尿系统中尿的浓缩、再循环以及消化道内水分自然贮备的“排放”由两种激素控制 ,一种是由脑垂体后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 (ADH) ,一种是由肾上腺分泌的醛固酮 (aldosterone) ,这两种激素也有维护泌乳的作用。Etozion和Yagil发现脱水后的羊驼饮入大量水后 ,水径直进入血液。其肾脏和其它器官均能适应这种急剧的变化。血浆的稀释 ,不仅能通过降低或增加ADH的生…  相似文献   
2.
细毛羊黑素皮质激素受体1(MC1R)基因与毛色表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黑素皮质激素受体1(MC1R)基因与黑色素生成的关系及该基因突变导致毛色发生改变的机理,研究采用RT-PCR和PCR等技术克隆得到了白色东北细毛羊MC1R基因长1 093 bp的cDNA片段,编码364个氨基酸,其中包括70个氨基酸信号肽和294个氨基酸的成熟肽,具有7个跨膜结构域。结果表明:细毛羊cDNA与绵羊、牛、马、人、小鼠、犬等同源性均大于91%,氨基酸序列与其他动物的同源性高于89%;除绵羊外与其他动物相比有5处发生突变,且这5处突变均位于MC1R蛋白跨膜结构区;而细毛羊和绵羊之间只有1处发生突变,由K→M,同源性达98.97%。说明细毛羊与绵羊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3.
一氧化氮(NO)化学结构简单,性质活跃,广泛参与机体的生理、病理调节。在妊娠期,NO可降低血管对加压物质的反应性,降低外周阻力及血压。目前认为,NO产生减少是妊娠高血压征合征发病的重要原因,是导致母体妊娠期心血管系统发生血容量增加、血压下降、血液重新分布等生理性改变的重要因素,胎盘局部NO及其相关因子对胎盘功能和胎儿的生长发育有直接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羊驼(Alpaca)是哺乳纲、偶蹄目、骆驼科美洲驼属中的一种家养动物,原产于亚马逊河上游海拔3000m~6500m的安第斯山脉的秘鲁中部,曾广泛分布于南美大陆。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无处藏身的野外条件培育了羊驼极强的适应性能与耐粗饲性能,而成为当地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通过制作霍奎耶羊驼皮肤组织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其毛囊兴盛期结构,结果表明霍奎耶羊驼的毛囊结构同其他动物一样,由毛球、连接组织鞘、内根鞘、外根鞘和毛干几部分组成。兴盛期毛囊直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末端膨大为毛球,呈一漏斗状,毛球内陷深入形成毛乳头。毛囊群中毛囊的数量较多,且由少量的结缔组织分为两小群。  相似文献   
6.
为阐明羊驼绒毛生长发育提供组织学基础,同时也为毛用动物的遗传改良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通过制作霍奎耶羊驼皮肤组织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其毛囊兴盛期结构,结果表明霍奎耶羊驼的毛囊结构同其他动物一样,由毛球、连接组织鞘、内根鞘、外根鞘和毛干几部分组成.兴盛期毛囊直径从上到下逐渐增大,末端膨大为毛球,呈一漏斗状,毛球内陷深入形成毛乳头.毛囊群中毛囊的数量较多,且由少量的结缔组织分为两小群.  相似文献   
7.
羊驼生长激素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RT-PCR和PCR技术克隆得到了羊驼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基因,包括完整的编码区812 bp 的cDNA序列和1 800 bp 的DNA序列.两者比对后证明羊驼GH基因DNA序列由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组成,编码216个氨基酸的GH前体蛋白,其中包括26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和190个氨基酸的成熟肽.序列比较结果表明,羊驼GH基因序列与骆驼、猪、马、犬和猫等哺乳动物类似,但羊驼GH基因的启动子不是哺乳动物的典型TATA盒,而同骆驼一样为CATA盒.在DNA和cDNA水平以及推导的氨基酸水平,均与骆驼的同源性最高.通过GH氨基酸的功能位点分析推测,羊驼生长激素与人、猪等大多数动物的生长激素无明显功能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绒山羊是绒肉兼用型动物,国内外对绒山羊绒用性能研究广泛,但对肉用性能研究相对较少。黑素皮质素受体4(melanocortin 4receptor,MC4R)主要分布在脑组织和肾上腺髓质及皮肤中,该基因突变会引起动物的体质量、能量稳态及采食量的改变。本研究采用PCR及RT-PCR等技术克隆得到了绒山羊MC4R基因的DNA及cD-NA片段,对比发现MC4R无内含子,长924bp,编码304个氨基酸,具有7个跨膜结构域。同源性比较显示:与绵羊、牛、马、猪、人、小鼠、兔、犬等同源性均高于85%,与绵羊同源性最高,达98%;与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一致。与其他哺乳动物相比,9处突变频率较高,分别位于93、152、160、162、165、182、213、221、230,且这些突变大多位于MC4R蛋白跨膜结构域及拓扑结构域,该研究对改良哺乳动物繁育性状提供了依据,对提高绒山羊肉用市场价值的研究发挥重要作用。但该突变是否与绒山羊特殊的毛肉用兼用性能有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家兔是人类为了生产、生活需要,在一定社会、自然条件下,通过选育而形成的具有某种经济特性的类群。家兔是由野生穴兔驯化而成,经过长期选育,目前世界各国饲养的家兔品种约60多个,品系多达200多个。我国目前饲养的众多家兔品种,大部分由国外引进。由于各地育种的经济目的、选育  相似文献   
10.
通过氰仿/异戊醇法从羊驼血液和组织中提取羊驼基因组DNA,首次扩增出羊驼PRLR基因(Prolactin Receptor,PRLR)exon10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DQ206831),并与其它动物相应区域作了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羊驼PRLR基因exon10的开放阅读框为1133bp,包括1046bp的编码区和87bp的拖尾区;同源性比较显示,羊驼PRLR基因exon10的核苷酸序列与哺乳动物(牛、绵羊、猪、狗、兔、大鼠等)的同源性较高,达80%,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则≥66%,而与鱼类的同源性则较低,仅为40%~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