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采用3个油菜品种浙油18、高油605和浙油50,研究了低温对种子发芽和田间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条件下,浙油50新种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幼苗鲜重均最高,且田间成苗率也最高;高油605陈种的发芽最差;浙油50适宜晚直播。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栽培措施和7种药剂对油菜茎象甲防治效果及对油菜农艺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初春漫灌浇水一次在田间应用和小区试验中对茎象甲成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18.09%和19.91%,为害株率比对照CK分别降低30.37%和32.11%,浇水施肥处理试验组油菜株高比CK提高76.84%,含油量提高2.9百分点,单株产量比对照提高37.7%;25%甲维·氯虫苯EC 150 g/hm~2处理对茎象甲成虫防治效果最高,达85.45%,为害株率比CK降低75.8%,其次为20%氯虫苯甲酰胺SC 150 g/hm~2,防治效果达到80.21%,两种药剂处理可使油菜农艺性状株高、分枝部位、一次分枝数、主花序长比对照显著提高,一次分枝长度则显著降低,单株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47.16%和36.76%,含油量分别提高2.63和2.93百分点;其他药剂处理对油菜茎象甲成虫防治效果在49.69%~69.23%之间,防治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3.
杨梅种质资源对凋萎病抗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部分杨梅种质资源对凋萎病的抗性情况,利用2个不同种的凋萎病菌株,对32份杨梅种质资源进行枝条离体接种鉴定。结果表明,接种后不同种质资源的发病率和严重度均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625%的红梅类和2857%的乌梅类种质材料具有高抗病性。杨梅种质材料对病菌越敏感,一般潜伏期越短,发病率越高。高感品种3~8 d就表现出严重病症,高抗品种大多数超过10 d才有轻微症状出现。综合评价临海苗圃内的种质材料,高抗凋萎病的有红梅类的深红种、安海变种、桃红、松山大野、松山水梅、大叶早、涌泉1号、涌泉3号等8个,乌梅类的硬丝安海变、黑瑞林等2个,上虞水晶杨梅以及1个开红花的雄株。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螺旋藻培养液中主要营养成分碳、氮、磷浓度的变化规律及效应,以期为螺旋藻的优质高效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螺旋藻养殖过程中生物污染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螺旋藻养殖过程中,主要会发生轮虫、水蝇、小球藻的污染。介绍了对这几种污染的防治方法。应选育适应性和抗逆性强的螺旋藻种,经常清理培养池及周边环境,对培养液随时镜检,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采用GGE双标图对浙江6个杨梅品种(品系)果实的10个性状以图谱形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东魁品种与果重、纵径和横径3个性状指标在同一个扇形区,其果实最大,荸荠种品种则在相反的扇形区,果实最小,晚荠蜜梅品种次之。东魁与这2个品种果实大小性状差异最大。黑晶品种与果核、可溶性固形物等指标位于同一扇形区域,其果核最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同理,萧山F1的可食率最高。杨梅果实各性状之中,果重、纵径和横径在品种间变异最大,其次是核长和可食率,变异最小的是果型指数。杨梅果重与纵径、横径有正相关性,核长、核宽与可溶性固形物有正相关性,可食率与核长、核宽和可溶性固形物有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解析黄淮区试各试验点油菜主要农艺性状的基因与环境互作关系,并对各试验点进行评价。本研究用GGE双标图方法对2010—2015 年油菜黄淮区试农艺性状数据进行分析,用油菜产量三因素的基因与环境互作结果对试验点进行分类,并按照区分能力和代表性对各试验点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富平试点的产量、单株角果数、株高和分枝部位表现最好。淮安试点的千粒重、单株产量、分枝数和主花序角果数表现最好,成县试点的每果粒数和主花序结角密度表现最好。按单株角果数和千粒重分析,宿州试点都单独聚为1 类;杨凌试点的区分能力和代表性最高。宿州试点被划分为另外一个品种生态区,杨凌试点是最理想的试验点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油菜化学杂交剂新型精准高效施药技术方法,采用涂茎、注茎、灌根、饱和喷雾和标准喷雾5种施药技术方法,以甘蓝型油菜自交系K407为材料,研究了油菜化学杂交剂SX-1不同施用技术方法对油菜的化杀效果及对农艺、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油菜花粉发育单核期,薹高20 cm左右,最大花蕾长度约2 mm时,每株注茎22μL浓度为110 mg/L的化杀剂和饱和喷雾(单株喷药量12 mL)浓度为1.2 mg/L化杀剂,2种方法对油菜雄性不育诱导效果最好,均可诱导油菜雄性不育株率100%,全不育株率高达99%以上,药害株率为0,自交结实率为0,异交结实正常;2种施药方法对株高、主花序长、角果数、角粒数等农艺和产量性状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解析和评价黄淮区油菜各试验点的鉴别力和代表性,为油菜品种评价、试验点选择或生态区划分提供参考。【方法】用GGE双标图法对2010-2015年度油菜黄淮区试产量数据进行分析,以基因与环境互作结果对试验点进行分类,并按照区分能力和代表性对各试验点进行评价。【结果】油菜黄淮区试11个试验点聚为3类,河南省的3个试验点(郑州、遂平和信阳)聚为一类,陕西省的4个试验点(杨凌、宝鸡、富平和大荔)、甘肃省的成县、山西省的运城和江苏省的淮安共7个试验点聚为一类,安徽省的宿州单独为一类。各试验点年季间没有固定的关系。从区分能力和代表性来分析,杨凌区试点是最理想的试验点,该试点的产量与平均产量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结论】整个黄淮区不能划分为多个品种生态区。杨凌区试点的区试结果最能反映整个黄淮区试的平均结果,因此在安排多点试验时,杨凌试验点是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螺旋藻蛋白质含量与培养液温度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