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亚洲棉(Gossypium arboreum)原产于非洲,属二倍体种(2n=26)。具有结铃性强、纤维强度高、早熟、抗虫、抗黄萎病等特性,是遗传育种研究的重要种质资源。亚洲棉与陆地棉杂交,早在三十年代进行过研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种间杂交不亲和性、杂种不育性的克服进行了大量的  相似文献   
2.
德宏州芒市优质绿茶加工标准化生产技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芒市茶叶加工现状及存在问题,针对优质绿茶加工提出关键技术措施:更新设备,改进加工工艺,实现清洁化生产;鲜叶适度萎凋,轻度发酵;高温恒温匀速杀青;安装揉捻机无端变速器,控制揉盘转速,提高揉捻质量;恒温均匀烘培。结果表明:茶叶品质得到提高,为芒市打造优质高效的绿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棉花种间杂交中,亲本的亲和性与杂交当代的结实率以及后代基因的重组和稳定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亲本亲和性的研究是很必要的。但是,目前棉花种间杂交,特别是分类学上不同组的种进行杂交尚未成  相似文献   
4.
棉花无腺体品种可以扩大食物蛋白质的资源。但因不含棉毒素会丧失对许多害虫的拮抗作用。目前,国外一些棉花育种工作者,正在研究提高无腺体棉花对多种病虫害的抗性问题,希望培育出棉花种子不含棉毒素,而植株则高含棉毒素的育种种质。费里克塞尔(1965)发现野生比克棉种具有一种特殊的油腺延缓形成特性,其种子内无腺  相似文献   
5.
棉属种间杂交对于创造新类型,扩大育种种质和棉花遗传等研究都有重要意义。多数研究者认为,用染色体数目多的棉种为母本,比较容易获得杂种,研究也较多,而用二倍体棉种为母本,四倍体棉种为父本杂交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芒市发展茶叶产业的自然环境优势、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优势,并结合实际提出芒市无公害茶园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茶园选址、选择优良品种、营造防护林、合理密植、平衡施肥、茶树修剪、病虫害防治、茶叶采摘等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正> 随着棉花育种工作的发展,为了改变棉花种性,选出具有突破性状的新品种。必须通过种间杂交,引入新的种质。因此,棉花的育种方法,也由系统育种、品种间杂交,转向以种间杂交为主的综合育种。所以棉花的远缘杂交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普遍重视,并已取得成效。从1927年Zaiger首次报道得到非洲棉(G.herbaceum)和陆地棉(G.hirsutum)种间杂交种以来,棉花育种工作者应用种间杂交方法,培育出一些新品种(类型)。如我国用  相似文献   
9.
陆地棉(G.hirsutum L.2n=52)生长势强、产量高、纤维长、但成熟较迟,抗病虫能力差。亚洲棉(G.arboreum L.2n=26)早熟、纤维短粗、抗病虫能力强。通过种间杂交,可以打破其遗传的稳定性,使子代产生极为广泛的分离类型,从中可选出早熟、丰产、优质、抗病虫力强的新类型和新品种。由于利间隔离、种间杂交F_o代往往不结实,多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为了克服F_o代不亲和性,提高杂交当代的结实率,做了许多试验研究工作。Weaver(1957、1958)研究了陆地棉×亚洲棉的受精和胚胎发育过程。冯午(1959)、Blacoba(1962)、胡适宜(1968)分别报道了陆地棉×亚洲棉的授粉受精过程的研究结果。Pundir(1972)作了陆地棉和亚洲棉正反交以及亲本类型的授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