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61篇
林业   51篇
农学   78篇
基础科学   85篇
  81篇
综合类   622篇
农作物   59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154篇
园艺   46篇
植物保护   4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芳 《古今农业》2004,(4):65-72
明末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徐光启十分重视我国的水利事业,积极钻研水利科技。文章从主导观点、地区治水、水利科技、水资源利用等多方面探讨他的丰富水利思想,这些思想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稻田养鱼是把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生产方式,可最大限度地提高稻田产出率,是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如何提高稻田养鱼产量?我县通过4年来的推广实践,总结其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3.
黄秋转 《茶业通报》1992,14(4):9-11
茶叶不仅是我省的一项重要经济作物和传统出口商品,而且也是种植业产品中最具有出口创汇优势的拳头商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的茶叶生产有了新的发展,但与有些产茶省相比,我省的茶叶生产水平还不高,发展速度也不快,经济效益欠显著。为使我省茶叶生产在“八五”期间再上新台阶,本文仅就我省茶叶生产的主要途径作一研讨。一,加快茶树良种推广和应用 1.实现茶园良种化是实现茶叶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益的根本途径。实践证明,推广无性系茶树良种对发展我省茶叶商品经济有着非常重要作用。如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  相似文献   
4.
2002年4月以来,南丰县市山、莱溪、洽湾、琴城、桑田等乡镇部分柑橘园发生较严重的急性炭疽病,预计全县因炭疽病落果造成的产量损失达50×104~80×104kg。1 急性炭疽病发生特点 一是发病时间早,果实发病自4月下旬,至5月中旬为发病高峰期,5月25日以后雨停转晴,6月初病情基本稳定。二是发生范围较广,但总体发病率低;全县各乡镇均有发生,以市山、白舍、琴城等乡镇病情相对较严重。如调查市山包坊村30500株橘树,发病200株,市山前山村15500株橘  相似文献   
5.
祝玉卿  魏萍  曾祥伟  杨阳  张芳 《中国家禽》2005,9(Z1):125-128
本研究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人工感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SPF鸡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及总IgG含量进行检测并比较其相关性.结果表明感染IBV-M41第1 d、3 d、5 d、7 d、10d、14d、21 d、28 d的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随感染天数增加而升高,于第14天达到最高,之后略呈降低趋势,与健康对照比较差异显著(P<0.01);总IgG含量较健康对照组增幅小,差异显著(P<0.01).同时,两者的消长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设计了控制电梯运行的调度算法;其次,采用面向对象语言编写程序模拟电梯运行,其中使用双缓冲技术来解决电梯图片在刷新过程中出现的闪烁现象;最后,测试该系统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利用禽用开放式呼吸测热装置进行能量代谢试验,通过间接测热法结合替代法测定不同类型玉米在产蛋期蛋鸡饲粮中的表观代谢能和净能。选用34周龄产蛋期海兰褐蛋鸡18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30只。试验选用1种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和5种待测饲粮。待测饲粮由5种待测玉米(3种2018年10月收获的正常玉米和2种2016年收获储存3年的陈化玉米),分别以50%比例替代基础饲粮构成。试验鸡在舍内笼养,预试期7 d,正试期27 d,其中正试期分为3期,每期9 d(适应3 d、呼吸测热3 d、绝食测热3 d)。每期试验中,从每组中选择4只试验鸡,称重后分别放入呼吸测热装置的12个代谢室(每个代谢室2只),每2个代谢室对应1种饲粮,测定气体交换和排泄物总量,呼吸测热的同时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与基础饲粮相比,5种玉米待测饲粮的表观代谢能显著提高(P<0.05),3种正常玉米待测饲粮的净能显著高于基础饲粮和2种陈化玉米待测饲粮(P<0.05);2种陈化玉米的表观代谢能和净能显著低于3种正常玉米(P<0.05)。本试验中,3种正常玉米的表观代谢能分别为16.19、15.85、16.17 MJ/kg,2种陈化玉米的表观代谢能分别为15.12和15.06 MJ/kg;3种正常玉米的净能分别为12.39、12.57、12.25 MJ/kg,2种陈化玉米的净能分别为11.29和12.05 MJ/kg。  相似文献   
8.
9.
房威  朱安  李杨  张志转  朱永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F0002-F0002,F0003
对学科影响指标反映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情况、与其他评价指标之间的联系、在期刊学科分类工作中的作用及其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海南省历史疫区猪链球菌Ⅱ型的流行及分布情况,选择东方、文昌、儋州及白沙4个历史疫情市县,针对中小规模养殖场及散养户开展了血清学调查和生物安全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涉及4个市县的29个养殖场点,包含中小规模场9个、散养户20个;共检测猪血清样品307份,检出阳性95份,个体阳性检出率为30.94%(95/307),检出阳性场点17个,群体阳性检出率为58.62%(17/29)。4个市县中,群体阳性检出率介于28.57%~85.71%,个体阳性检出率介于4.00%~84.15%,不同市县间差异均显著(P 0.05);不同场点中,中小规模场的群体阳性检出率(77.78%)高于散养户(50.00%),但个体阳性检出率(28.29%)低于散养户(36.27%),差异均显著(P 0.05)。被调查养殖场户的生物安全状况不佳,35.7%的场点人员随意进出,仅21.4%的场点设有车辆出入消毒设施,定期组织培训的场点仅占21.4%。结果表明,海南省历史疫情市县的猪链球菌Ⅱ型污染面广,防控效果不理想,疫情传播风险较高,尤其是疫情多发地区和散养户。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加大防控力度,加强养殖人员技术培训和指导,提升养殖场点生物安全水平,减少疫情发生。本调查为今后海南省猪链球菌病防控提出了可行性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