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是以T4噬菌体的核酸复制机制为基本原理,模仿细胞内的核酸复制机制的一种新兴恒温核酸扩增技术。在多种酶的辅助下,31℃~37℃下恒温20 min即可完成核酸的体外扩增。它具有反应快速、高敏感性、高特异性、低设备依赖性等传统体外核酸扩增技术所不具备的优点。利用RPA技术可以在简易实验设备甚至野外条件下实现对核酸的快速扩增,结合侧流层析试纸技术或荧光检测装置即可对扩增结果进行快速定性或定量检测。但是,RPA技术作为一门新兴技术,在研究方面的应用鲜有提及,尤其在国内。本综述了RPA技术的原理、使用条件、优缺点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应用,旨在为该技术今后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幼苗进行缺碳或缺氮(碳/氮饥饿)处理,测量小麦幼苗的苗长、根长、胚芽鞘长和根数,研究碳/氮饥饿对小麦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另外,应用PI(Propidium Iodide碘化丙啶)染色法观察根尖死细胞,应用伊文思蓝染色法测定细胞活性,进一步探讨其机理。结果表明,氮饥饿显著降低小麦幼苗的根长和苗长,而碳饥饿对小麦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不显著,但幼苗叶色显著发黄。氮饥饿显著降低小麦幼苗根尖细胞活性并使细胞死亡数量增加,而碳饥饿处理后小麦根系细胞活性不受影响但死亡细胞仍比对照增多。因此,缺碳或缺氮通过增加根尖的细胞死亡数量显著抑制小麦幼苗根系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骆驼凝乳酶原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量较低,不能满足产业化需求。为提高骆驼凝乳酶原的表达量,采用定点突变的方法,分别在其前导肽的第11、26、34、35、38、39位氨基酸处引入1个N-糖基化位点,构建成6种骆驼凝乳酶原的N-糖基化突变体:chy11、chy26、chy34、chy35、chy38和chy39,并分别导入到毕赤酵母中进行分泌表达。测定和比较了野生型(wild)和各突变体骆驼凝乳酶原的表达量。Chy34、chy35、chy38和chy39的表达量显著提高,其中chy34的表达量最高。6种突变体均保持前导肽自切割活性。在50 ℃保温8 h,wild酶活完全丧失,而突变体仍有20%~80%的相对酶活,表明6种突变体的热稳定性均显著增强。研究结果为提高骆驼凝乳酶原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量和增强热稳定性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