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76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3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椰心叶甲在国外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本文综述了椰心叶甲在世界各国的发生危害、天敌种类以及防治等情况,其中对椰心叶甲的生物防治做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3.
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Gestro)]是棕榈科植物上的重要害虫,原发生于印度尼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岛区。2002年6月首次在我国海南省海口市凤翔路发现该入侵害虫,现已在该省严重发生。椰甲截脉姬小蜂(Asecodes hispinarum Boucek)原产于西萨摩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是椰心叶甲的幼虫寄生蜂。2003年6月被引进越南,8月在危害较重的地区释放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2004年3月引入我国,目前已在田间进行大面积释放,以期取得对椰心叶甲持久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椰心叶甲饥饿耐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椰心叶甲的饥饿耐受时间,饥饿状态下的化蛹率和羽化率.结果表明常温下,椰心叶甲幼虫阶段的饥饿耐受时间从长到短分别为5龄幼虫、4龄幼虫、3龄幼虫、2龄幼虫、1龄幼虫,随发育历期的延长饥饿耐受时间逐渐增加.雌成虫的饥饿耐受时间较雄成虫长.饥饿状态下,椰心叶甲幼虫的化蛹率和羽化率随发育历期的延长而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5.
3种熏蒸剂对椰心叶甲的熏蒸效果及寄主切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利用磷化钙、3%高效氯氰菊酯烟雾剂(烟魁)和溴甲烷3种熏蒸剂熏蒸处理椰心叶甲[Brontispalongissima(Gestro)]各虫态及散尾葵切叶,观察椰心叶甲各虫态的死亡情况和对散尾葵叶片的影响.结果表明:烟魁使用时灼伤散尾葵切叶,不适合处理散尾葵切叶.其他2种熏蒸剂对切叶没有明显影响,影响熏蒸剂对椰心叶甲各虫态致死的主要因素是熏蒸剂的浓度和熏蒸时间.磷化钙处理而言,其分解为磷化氢气体需要时间,需要熏蒸24 h,使用0.3 mg/m~3即可达到完全杀死椰心叶甲的目的;而对于溴甲烷处理而言,用量相对较大,但熏蒸时间较短,20g/m~3的浓度2 h才可以满足生产上对椰心叶甲除害的需要.研究结果对处理棕榈植物鲜切叶或苗木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7.
采用室内自由选择法和发育测定法研究莲草直胸跳甲(Agasicles hygrophila)成虫对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叶位的产卵选择性及后代发育与不同叶位叶片的适合度.结果表明:(1)莲草直胸跳甲成虫嗜好在中部叶片的叶背产卵,以在第2对叶上的选择系数最高,选择率为35.18%,与第1对叶上的28.03%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对其他叶位的选择系数;(2)相对于在叶表进行取食,初孵幼虫显著趋向在叶背,且这样取食的1龄幼虫存活率高、发育历期显著缩短,这与雌虫选择在叶背产卵的习性相符,说明其选择有一定生物学意义,即有利于后代发育;(3)叶龄对莲草直胸跳甲各龄幼虫发育有显著影响,叶位越低,各龄幼虫的发育历期越长,但存活率上以取食第1叶位的为最高.  相似文献   
8.
新入侵害虫椰子织蛾飞行能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椰子织蛾是危害棕榈科植物的主要害虫之一,2013年入侵中国海南省。为了解椰子织蛾的飞行能力和飞行节律,运用联机飞行磨测定椰子织蛾成虫的飞行能力,结果表明:椰子织蛾单日龄的最大平均飞行距离12 817.47 m(个体单日龄的最大飞行距离为15 338.40 m);椰子织蛾雌、雄虫间的飞行距离差异显著,雄成虫随着日龄增加其飞行能力逐渐增强,雌成虫则随日龄增加飞行能力减弱;总体上,雌、雄椰子织蛾成虫在12:00~24:00时段较活跃,在0:00~12:00不活跃。本研究结果可为椰子织蛾的预警监测与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豆天蛾是大豆生产上的暴发性害虫,但其本身也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蛋白资源。通过对比在不同温度影响下豆天蛾2个地理种群的发育历期和生命参数,并应用Jackknife技术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海南种群蛹的发育历期为18.60~32.67 d,江苏种群蛹的发育历期为126.46~318.33 d,造成2个种群全世代的发育历期相差数倍;豆天蛾2个种群的存活率都在25℃时达到最高值,海南种群为71.42%,江苏种群为90.00%;在28℃条件下饲养豆天蛾海南种群具有最高的rm值为1.083 5。本研究找出适合人工饲养的最佳种群及人工饲养的最佳温度,这将对解决供不应求的市场难题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以斜纹夜蛾侧沟茧蜂及其最适寄主斜纹夜蛾2龄幼虫为研究对象,研究斜纹夜蛾侧沟茧蜂寄生对斜纹夜蛾幼虫几种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被寄生的斜纹夜蛾幼虫在生长发育后期的位移、取食和分布均发生了一系列显著变化,被寄生的斜纹夜蛾幼虫生长发育后期位移和取食均极显著受到抑制,被寄生的斜纹夜蛾幼虫生长后期在叶片背面和其它地方的分布比例均显著高于未被寄生幼虫。在被寄生的1~6 d,被寄生幼虫爬行速度均大于未被寄生的幼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