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3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云南省会泽县肉牛杂交改良效果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会泽县位于乌蒙山主峰地段,主峰海拔4017.3 m,全境最低海拔659 m,年均温度12.7°C,属典型的立体气候,是云南省第二大县。畜牧业是本县的一大支柱产业,2000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1%,牛存栏183 613头,其中:黄牛 172 232头,能繁母牛 61 404头,人均生产牛肉 6.29 kg。  相似文献   
2.
棉花高产简化栽培技术彭泽兵章培基朱秀良①黄颂禹①江苏省南通市农林局2260061技术特点1.1省工节本。减少了工作程序和操作频率,据海门农科所调查,平均每公顷用工为454.05个,比常规棉591个省136.95个,每工以20元计,节本2739元,每公...  相似文献   
3.
【目的】挖掘与花序支轴紧密度相关的数量性状,开发可以描述花序支轴紧密度的新型测量方法,从而减少目测误差,提高枇杷种质花序支轴紧密度评价的可信度。【方法】选择花序长度、花序宽度、花序支轴数、平均节间长度、第一分枝长度、第一分枝角度、第二分枝长度、第二分枝角度8个花序直测性状,通过多样性分析、差异显著性分析、相关性分析评价不同指标的优劣,使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花序支轴紧密度。寻找新型性状即花序疏密程度,采用旋转拍摄和软件处理方法获取种质花序疏密程度信息,并评价该指标的可靠性。【结果】1.花序支轴紧密度与花序疏密程度、花序宽度、花序长度、平均节间长度、第一分枝长度和第二分枝长度呈极显著相关,其中花序疏密程度的相关性最显著;2.初步研究发现,花序疏密程度可以作为花序支轴紧密度的新型量化指标,区分典型的疏散、中等和紧密三种花序类型种质;3.采用旋转拍摄和计算机程序处理的方式可以高效获取花序疏密程度信息。【结论】花序疏密程度可以作为花序支轴紧密度的量化指标区分典型种质,且花序疏密程度的测量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肉牛微量元素锌锰碘营养状况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云南省会泽县和昭通市进行了 6个不同阶段的肉牛微量元素补饲试验 ,添加补充料后 ,肉牛日粮、血浆和血清中微量元素Zn、Mn和日粮I、血浆蛋白结合碘 (PBI)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部分理化指标有显著变化 (P <0 0 5 ) ,表明在农村传统饲养模式下 ,肉牛微量元素Zn、Mn营养充足 ,但至少缺乏微量元素I,添加易吸收Zn、Mn对肉牛生产性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彭泽斌  陈彦惠 《作物学报》1996,22(4):465-469
用改良S1轮回选择完成了对中综3号三轮改良,并选择5个测验种,通过NCⅡ交配设计,对改良群体的遗传方差,配合力,杂种优势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法克服了S1选择法遗传方差下降过快的缺占。对一般配合力具有显著的改良效果。经三轮选择后,遗传方差仅下降20.8%,且从第三轮开始遗传方差下降已趋缓慢,仅减少4.0%,一般配合力从C0的-45.15增加到C3的44.95。但该法对改良群体的特殊配合力及  相似文献   
6.
彭泽斌  刘新芝 《作物学报》1995,21(6):695-701
以玉米群体中综3号为材料,研究改良S1后代轮回选择在玉米群体改良中的应用。通过对中综3号三轮改良S1后代选择群体的二年三点比较试验,研究改良S1后代轮回选择的直接响应与相关响应。结果表明:以籽粒产量为主要目标的改良S1选择,每轮群体自身产量可获得8% ̄10%的遗传增益,群体S1后代籽粒产量可获得近14%的增益。单穗籽粒产量的提高,从穗部性状看,主要是穗长的增加和千粒重提高的结果。每行粒数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7.
对ZZ4完成了4轮MS1-HS和MS1选择.结果表明,经4轮选择的群体,两种方法均有效地保留了各主要性状的遗传方差.MS1-HS选择的群体遗传方差下降速率更慢,C4群体的单株籽粒产量的遗传方差仅减少3.7%.穗长、穗粗、粒行数、行粒数、出籽率、百粒重的遗传方差的变化与单株籽粒产量一致,MS1C4的遗传方差减少了8%~15%,MS1-HSC4的遗传方差仅减少了4%~15%.株高、穗位高、抽丝期、植株保绿度、抗倒性等相关选择性状的遗传方差的变化与产量性状基本一致.MS1-HS法对改良玉米群体籽粒产量与测验种间的特殊配合力十分有效,呈逐轮上升的趋势;改良群体与测验种综系140间的杂交后代产量平均每轮提高6%,杂种优势平均每轮提高6.9%.两种方法在改良群体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方面,均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穗部性状及株高、穗位、抽丝期、散粉期、抗性等田间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也获得了同步改良.通过ZZ4改良群体与6个测验种间杂交组合产量及杂种优势的比较研究,得出ZZ4与黄早四类种质为杂种优势模式对.  相似文献   
8.
玉米遗传多样性与杂种优势群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杂种优势群划分是玉米育种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玉米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可以划分杂种优势群,并在结合育种实践的基础上构建杂种优势模式.分子标记技术已成为分析遗传多样性的重要工具.对不同分子标记系统的比较分析表明,SSR标记最适合玉米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系谱分析方法、数量遗传学方法和分子标记技术是分析玉米杂种优势群的常用方法.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并结合双列杂交和NC-Ⅱ方法对中国玉米种质进行了系统研究.当前玉米育种主要使用3个杂种优势群(DOM,Reid,Lancaster)或5个亚群(四平头,旅大红骨,BSSS,PA,Lancaster).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油菜耕种技术繁琐,费工、费时、费力,单产低、成本高、效益差,加上当前农村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从农劳力严重不足,使稻—稻—油三熟制地区季节紧,劳力严重不足,制约了三熟制地区油菜生产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吉水县经过几年探索和示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