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巢式关联作图(Nested Association Mapping, NAM)群体在作物学遗传与育种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本研究在前期大豆种质资源评价基础上,利用35份不同地区来源的代表性种质与中豆41 (公共母本)杂交,构建了一套大豆NAM群体。PCA和聚类分析发现,不同亲本组合的RIL群体基本聚在一起,显示出清晰的遗传结构。利用该NAM群体亲本间花色和种皮色具有显著差异的RIL群体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定位到1个主要位点qFC13-1与花色显著关联,该位点与W1位点重合;定位到12个位点与种皮色显著相关,其中9个位点为3种以上方法共定位,3个位点为2种方法共定位,包括4个已知位点和8个新位点。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NAM群体适于进行大豆相关性状遗传分析,为大豆复杂性状的遗传解析和育种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植物脂肪酸合成、酰基载体蛋白在脂肪酸合成中的作用、脂肪酸在基础抗性和生物固氮中的作用,旨在为植物遗传育种及脂肪酸合成及功能相关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PR10蛋白是植物在受到各类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后产生的一种病程相关蛋白,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应对外界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时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近年来PR10研究结果的回顾,对PR10蛋白家族的序列、结构特征、系统发生、生物化学功能、表达调控模式、启动子分析、亚细胞定位与蛋白互作及其在抑菌反应和根瘤固氮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重点阐述了PR10蛋白的表达调控模式及生物化学功能,并提出了PR10蛋白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该文对2003—2016年国审大豆品种主要性状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生态区品种在产量、品质和农艺性状方面差异较大.产量在过去14年有较大幅度增加,平均产量为2804.1kg/hm2,其中黄淮海地区增长最为迅速.品质方面,高产高油高蛋白品种稳步增加,但提高油份含量同时蛋白含量有明显下降.农艺性状上,株高在北方有增加趋势,而黄淮海地区则逐步下降.其他农艺性状,除花色外,育种对大豆叶形、茸毛色、粒色和脐色均存在选择效应.从亲本选配来看,近年来品种选育少数骨干亲本基础上,引入了相当多的国外血缘大豆,同时还包括地方品种和野生大豆,拓宽了遗传基础,有利于打破遗传瓶颈效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