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 毫秒
1
1.
摘要:实验材料系2007年3月大连海洋大学农业部海洋水产增养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培育的虾夷扇贝“象牙白”家系和普通褐色虾夷扇贝家系,并与大连獐子岛海区养成的F2代9月龄个体各60枚。用22个具较高多态性的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微卫星引物对其进行SSR扩增并分析。结果显示,普通褐、白贝在不同多态位点的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3326-0.7927和0.3608-0.7534;等位基因数(Na)分别为1-6和2-6;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1.4922-4.6753和1-3.9539,PIC平均值分别为0.5729和0.5596,上述指标表明普通褐、白贝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且没有显著差异。实验中发现座位8在普通褐贝大部分个体中能获得特异条带A,但在白贝所有个体中均未见,推断特异条带A为白贝特异阴性条带。对22个微卫星标记与虾夷扇贝生长性状相关性进行了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座位HLJX 109、HLJX 178和HLJX 139与体重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座位8、HLJX 191和HLJX 139与壳长和壳高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本文分析了微卫星分子标记与虾夷扇贝壳色和生长性状的相关性,为虾夷扇贝的相关性状进一步QTL定位提供参考数据,并为虾夷扇贝的养殖和选育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