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4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51篇
水产渔业   46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子宫脱出是母牛多发病且多是完全脱出,发生于怀孕后期、分娩过程中,胎衣不下怒责致,子宫脱出还因饲养管理不当、体质虚弱、维素D、钙、磷失调或不足等原因引起。此病没有兆,发病突然,一旦子宫脱出阴道外,多数患牛因疼痛或体质虚弱卧地不起,导致腹内压增大时间一长,半脱的子宫会发展为子宫全脱。笔接诊几例子宫脱出的病例,脱出的子宫严重充血体积增大、污染严重,给子宫重新整复到盆腔带来很大困难,而且康复缓慢。另有一病例子完全脱出,这次治疗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疗过程与大家共同分享探讨。1病情及症状梨树县十家堡镇王相村五社王某所饲养母牛生产时子宫完全脱出,打电话给笔者前去治。畜主诉:在6:00左右产犊时,因胎儿是改  相似文献   
2.
印度洋西北海域秋季鸢乌贼渔场分布与浮游动物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根据2004年10~11月我国鱿钓船在印度洋西北海域进行鸢乌贼资源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对表层浮游动物与鸢乌贼渔场分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桡足类、箭虫类和糠虾类在调查海域的出现率在86%以上。浮游动物总生物量平均值为39.51±114.06mg/m3。鸢乌贼的平均日产量为4.6 t,平均CPUE为3.90 ind/线/h。在浮游动物中,生物量最高的种类为尖尾海萤,平均值为24.30mg/m3,但空间分布差异极大,并且与中心渔场分布无关。其次为箭虫类、桡足类和糠虾类,生物量平均值分别为9.18mg/m3、2.32mg/m3和1.38mg/m3,与中心渔场分布关系显著,并可作为渔场分布的指示种类。  相似文献   
3.
月相对北太平洋海域柔鱼钓获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月相是影响光诱鱿钓作业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1995~2000年北太平洋8~10月150°E~165°E柔鱼盛渔期的生产统计分析,各月月相在朔期间的产量分别为望期间产量的1.16、1.53和1.20倍,平均日产量分别增加0.38 t/d、0.9 t/d和0.21 t/d。经过GAM模型分析,月相对日产量的影响是显著的,其PC f值均在0.14以下,模型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根据1995-2002年西北太平洋柔鱼的产卵场和索饵场表温及其生产统计数据,对其表温的年间变动及其与资源丰度的关系进行探讨。在20°~30°N、140°~170°E产卵场海域,1995-1997年表温相对较低,而1999年偏高,1998年和2000-2002年则处在中间水平。在39°~45°N、150°E以西索饵场海域,2002年表温处在较低水平,1998-2000年偏高,1995-1997和2001年处在中间水平。在39°~45°N、150°~165°E索饵场海域,1995、1997和2002年表温较低,1998-2000年偏高,1996和2001年处在中间水平。灰色关联表明,产卵场和索饵场的表温及距平均值均对柔鱼资源丰度影响较为显著,其关联度均在0.5以上。资源丰度与距表温平均值的多元线性模型为:在150°E以西海域,CPUE=1.0700+1.6840T1+2.7596T2-2.3177T3;在150°~165°E海域,CPUE=2.5311-1.5226T1+0.1519T2+0.6720T3。  相似文献   
5.
选择5—9月的平均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作为环境因子,采用Schaefer模型和Fox模型对太平洋褶柔鱼秋生群渔获量进行评价。假设ΔU(观测和预测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残差)是由SST引起的,从而将SST引入太平洋褶柔鱼秋生群的评估模型中。根据1960年以来太平洋褶柔鱼秋生群渔业整体发展情况,以1993和2003年为界对1985—2014年的总渔获量进行分段分析,分别为:1985—1993年、1994—2002年和2003—2014年。根据是否引入SST和引入SST后是否分段,分别构建了3个Schaefer模型和3个Fox模型。结果显示,分段Schaefer model-SST的拟合效果最好,ΔU与SST显著负线性相关(P0.05),渔获量在18~23℃会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建议:模型建立过程中应根据不同时间段的情况不同而进行分段分析,这样可以提高拟合效果;用分段Schaefer model-SST对未来渔获量进行评估,以期对相关资源管理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拟锥齿鲨是金枪鱼延绳钓渔业中常见的兼捕鱼种,处于海洋食物链的顶端,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多样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我国金枪鱼渔业国家观察员在热带大西洋海域(4.24°~14.03°N,38.28°~27.13°W)调查时采集的383尾拟锥齿鲨样本,按不同性别对其生物学特征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拟锥齿鲨雌雄性比约为1∶〖KG-*2〗0.36,且存在显著性差异;雌、雄性拟锥齿鲨的优势叉长范围分别为75~95 cm、65~90 cm;雄性肝重指数与性腺的发育程度关系不明显,雌性性成熟个体的肝重指数小于未成熟个体;雄性成熟个体占雄性总数的96.8%,雌性性成熟度以Ⅱ期和Ⅳ期为主,性成熟个体占雌性总数的56.12%,雌性拟锥齿鲨50%性成熟叉长为84.6 cm;摄食等级以0级为主,其次为1级,分别占52.38%和〖KG*9〗33.86%;胃含物中以沙丁鱼出现频率最高,其次为鱿鱼,分别占72.56%和27.44%;雌、雄的叉长和重量关系式分别为:WR=2×10-5LF2.7614,WR=2×10-6LF3.3287。  相似文献   
7.
温台渔场龙头鱼的生长、死亡及最适开捕规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传统渔业资源衰退的情况下,龙头鱼等次要的经济种类逐渐成为东海海区的优势种群,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地位。根据2015年11月—2016年8月在温州台州外海(120.93°~122.95°E,27.21°~28.97°N)调查采集的2 611尾龙头鱼的生物学数据,用ELEFANⅠ方法对其生长、死亡参数进行估算,并通过不完全β函数渔获量方程动态综合模型确定最适开捕规格,评估种群资源的利用状况。结果显示,温台渔场龙头鱼体长—体质量关系为W=0.000 5L3.87(R2=0.906 7),雌、雄个体间的体长—体质量关系无显著性差异;龙头鱼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参数L∞、K、t0分别为32.13 cm、0.39和–0.69龄,体质量生长拐点年龄为2.78龄;根据体长组成资料的线性渔获量曲线估算出龙头鱼的总死亡系数2.55,用Pauly经验公式估算出自然死亡系数0.66,捕捞死亡系数1.89和开发率0.74;动态综合模型评估表明,应适当提高开捕年龄,增大开捕体长,最适开捕年龄tc为1.15龄,相应开捕体长为16.5 cm。  相似文献   
8.
CPUE标准化方法与模型选择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 简称CPUE)常被假设与渔业资源量成正比关系而广泛应用于渔业资源评估与管理中, 但大量研究表明, CPUE与资源量间的正比关系常因受众多因素的影响而难以成立。为能有效利用CPUE数据, 渔业工作者常使用各种统计模型对CPUE进行标准化, 以重新构建该正比关系。因此, 在渔业资源评估与管理中, CPUE标准化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本文对CPUE标准化的基本概念、构建过程、统计模型和模型选择方法进行了全面回顾, 并强调了模型选择的不确定性, 介绍了基于模型平均的多模型推断方法。同时, CPUE标准化所面临的问题及处理方法进行介绍与讨论, 对其未来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以期为CPUE标准化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经济价值高,是我国延绳钓渔业重要的目标鱼种。根据2013年9月~2014年1月和2014年4~8月我国金枪鱼观察员在南太平洋东部海域收集的长鳍金枪鱼样本和海洋环境数据,对其生物学组成和栖息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叉长(FL,cm)与体质量(WW,kg)的关系为:WW=3×10-5×FL2.909 9(雌雄性,R2=0.915 3);体长(TL,cm)与叉长(FL,cm)关系为:TL=1.033 6FL+2.555(R2=0.961 4);叉长(FL,cm)与两背鳍间距(LD1D2,cm)的关系为:LD1D2=0.248 5FL+1.238 1(R2=0.815 1);利用各水层长鳍金枪鱼渔获率(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推测其主要的栖息水层为150~270 m,栖息水层温度范围16~22℃,盐度范围35.0~35.6,其中最高资源丰度主要分布在190~230 m的水层,对应的温度为18~20℃,盐度为35.2~35.4。研究结果可为掌握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栖息环境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由一块红薯,发明十余项专利;再由这些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成一个新产业,最终引发一场薯类革命。这就是四川绵阳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光友特产有限公司六年来走科技兴薯之路所创下的业绩。光友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薯类开发技术研究、精白薯类淀粉粉丝及其加工生产、设备研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