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47篇
园艺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7 毫秒
1.
玉米杂交种纯度是影响大田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也是种子检验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种子收贮、调运、销售中,普遍存在种子纯度检验慢、种植检验时间长、田检成本高等问题,不能及时定级划价,影响着种子的调拨供应。为此,我们依据杂交优势原理和遗传学理论,运用籽粒形态、发芽性状上的差异检验一代玉米杂交种纯度,并用田间种植法加以验证,以找出迅速、准确、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萝卜采种的方式对于种子产量、质量和萝卜的产量等都有一定的影响。在生产中常见的采种方式主要有成株采种法、半成株采种法和小株采种法三种。成株采种法,其生产季节较长,母根往往偏大,不耐贮藏,易糠心腐烂。小株采种法生长期虽较短,但母根不能充分膨大,本品种的典型性表现较差,不能充分去杂去劣,所产种子质量也较差。半成株采种法  相似文献   
3.
种子发芽率的高低是种子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种子收购前、贮存中、销售前都必须进行发芽率测定,目的是确定其种用价值。因此,发芽率包含三方面的实际意义:一是确定该批种子的利用价值;二是预测田间出苗能力;三是确定此批种子的安全播种量。那未怎样才能达到既节约用种,又保证计划群体而获得高产呢?为此,特做本试验。 1 材料与方法用当地同年夏播制种生产的丹玉13号、鲁玉2号(反交)、掖单4号、烟单14号一代杂交种为试验材料,纯度国标一级。小区面积66.67m~2,总试验面积3200.2m~2,每个品种重复12次,随机排列。前茬  相似文献   
4.
一、低温处理种子在低温、湿润条件下,有利于氧气进入种胚,从而促进代谢,加速种子发芽。除硬实种子外,有生活能力的种子在做发芽试验时经常用低温浸种刺激发芽。通常处理方法为:将种子置于规定的湿润发芽床上,放在3~10℃低温下处理2~7天,然后移至规定温度就可发芽良好。通过低温处理有效的菜种如葱、菠菜、芹菜、  相似文献   
5.
随着育种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科研院校、种子企业等单位育种工作力度的加大,农作物新品种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特别是玉米新品种(新组合)更是丰富多彩。大量新品种的出现,为广大农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但是,任何单位选育的新品种都有其适宜的种植区域,只有在适宜的区域范围推广种植才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玉米种子纯度检验方法分析山东省肥城市种子公司(271600)房业英种子纯度检验是种子质量检验的中心,是对一批种子中个体与个体之间在特征特性方面典型一致性程度的检验和种子真实性的鉴定。玉米种子纯度检验分为田间检验、室内检验和种植检验三种,其关系为以田间...  相似文献   
7.
蔬菜种子破除休眠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业英 《种子世界》1989,(12):23-24
  相似文献   
8.
房业英 《种子》1990,(6):36-38
蔬菜作物种子的生理异质性,除受其遗传特性决定之外,还与该作物株型所特有的结构及种子(或果实)在种株上的着生部位有直接关系。即种子的质量和产量因种株的分枝习性及种子(或果实)在花序(或种株)上的着生部位不同而表现出差异,这就是“层  相似文献   
9.
小麦杂株类型与田间纯度仲裁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房业英  李洪树 《种子科技》2000,18(6):343-344
大田小麦的纯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由于非种子因素造成的混杂,使小麦大田纯度与秋种时麦种的原始纯度产生差异。只有科学细致地分析产生混杂原因,采取合理的检测方法,才能得出科学、真实、准确的种子质量仲裁鉴定结论。  相似文献   
10.
杂交玉米制种由于自交系本身特性决定了单株生产力较低,提高玉米制种产量除充分发挥单株潜力外,喷施玉米健壮素也是提高玉米制种产量的重要途径。玉米健壮素是一种植物矮化剂。它能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进程,改变玉米株型,使株高降低20~25厘米,穗位下降10~15厘米,基部增粗0.9厘米,上部叶片变直,下部叶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