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1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以死亡率统计仅次于心血管疾病而占第二位。恶性肿瘤对人们的心理、社会、精神、情感的稳定性影响很大,负性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过程,加重患者的恐惧、焦虑、抑郁、愤怒、绝望等反应,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肿瘤护士应通过积极交流和疏导,调动患者的危机应对能力,帮助患者主动参加并积极配合治疗,以良好的心态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玉米多环境试验中环境对品种的影响以及品种在不同试点的适应性,对8个品种在5个不同试点的9个性状(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长、穗行数、秃尖长、百粒重、单穗粒重和产量)进行主成分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应用研究,根据模型提取了5个主成分因子,计算相应主成分因子得分矩阵。结果表明,威丰2号在5个试点综合表现较好;除毕试1201在盘县试点表现相对较好、毕单17号在威宁试点较好外,威丰2号、W4503、胜玉2号、罗单601、金发玉201205和荷玉1201均在大方试点表现最好。8个品种在5个试点的不同效应均可由相应主成分因子及综合因子得分直观地展现出来,与传统分析方法相比,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该模型明确了不同试点对品种的综合效应以及相应品种在不同试点的适应性,为玉米多环境试验的综合评价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玉米杂交组合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探讨玉米杂交组合产量与其他主要农艺性状间关联的主次关系,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13个玉米杂交新组合8个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及各性状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与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单穗粒重>株高>穗位高>穗行数>百粒重>秃尖>生育期>穗长,在育种实践中,应注重对单穗粒重、株高和穗位高的选择,同时结合其余农艺性状的综合表现进行育种,将对产量有一个比较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四川长嘴壶茶艺是我国茶艺一大亮点,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长嘴壶的掺茶技艺都令人感到惊奇。四川长嘴壶茶艺最近几年发展得较好,具有一定的开发优势,此文便从企业大力开发,形成省级地方标准;政府大力支持,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视民俗文化的挖掘,打造精品节目;加强联合,整合其他资源优势;重视茶文化宣传,扩大四川茶文化知名度;重视茶艺教育,培养茶文化的传播者等方面提出了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5.
以基础群体P4HSC1,以及向P4HSC1分别导入不同种质重组合成的6个改良群体(SP1、SP2、SP6、SP7、SP8和SP10)为供试材料,通过对主要农艺、经济性状的考察,分析不同供体基因渗入对玉米群体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经过以穗长为主要改良目标的动态改良后,绝大部分改良群体的穗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容重和粒深也获得了较好的相关改良效果.多数性状的表型变异系数在改良群体内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群体内变异大于群体间变异.说明动态改良在有效改良群体的同时,又能丰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但供体不同、性状不同,其改良效应也存在一定差异.综合各项表型性状的改良结果,SP2综合表现相对较好,育种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6.
玉米杂交种及其农艺性状的系统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玉米杂交种间的遗传差异以及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以 11个玉米品种的 13个农艺性状为依据, 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计算其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及性状间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 11个品种共划分为 4 个类群, Ⅰ类为 QIV9、 QIV10、 QIV5、 QIV6, Ⅱ类为 QIV1、 QIV2、 QIV4, Ⅲ类为 QIV3、 QIV11、QIV7, Ⅳ类为 QIV8; 13个性状进行变量聚类分析, 被划分为 4类, 穗重、 单穗粒重、 产量、 穗行数和秃尖长聚为一类, 穗位高、 行粒数、 含水量、 轴重和穗粗聚为第二类, 穗长和百粒重聚为第三类, 株高自为一类。明确了品种间的关系亲疏以及性状间的相互关系, 可为玉米杂交种的选育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玉米杂交组合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为了揭示玉米产量性状对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 同时分析产量性状间的相互关系, 为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 研究 13个玉米新组合的穗长、 穗行数、 秃尖、 单穗粒重、 百粒重、 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数是穗行数(0.293)和单穗粒重(0.304),均达显著水平。可见, 提高穗行数和单穗粒重, 同时降低秃尖并兼顾其他农艺性状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以玉米F2:3群体株型性状为研究对象,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影响玉米叶向值的主要株型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穗上二叶挺直长、穗上一叶挺直长和穗上三叶挺直长与叶向值的关联度排在前3位,所有性状对叶向值的关联度顺序是:Lf2(0.9147)Lf1(0.9082)Lf3(0.906)EH(0.8996)L1(0.8856)LW3(0.8855)LW2(0.8854)L3(0.8812)LW1(0.881)L2(0.8772)PH(0.8691)LA2(0.8468)LA1(0.8444)LA3(0.841)。研究结果明确了玉米株型主要农艺性状对叶向值的影响,为株型育种、QTL定位及叶向值遗传机制等基础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玉米叶向值相关性状的影响因素,为育种、定向选择株系及叶向值遗传机制研究提供依据,对玉米F2∶3群体250个家系的叶向值及其相关性状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对叶向值的直接贡献大小依次为X2X4X5X8X7X9X6X3X1,所有叶挺直长对叶向值均是正向效应,所有叶夹角对叶向值均是负向效应。因此,在育种、定向选择株系及叶向值遗传机制研究中,应注重对叶挺直长的正向选择效应,注重对叶夹角的负向选择效应。  相似文献   
10.
基于玉米重组自交系生育期的相关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本试验以K12为母本、黄早四为父本,杂交获得F1,以单粒传法选育单株分别进行自交6代构建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分离群体为供试材料,通过对抽雄、散粉,吐丝等花期性状的考察,分析RIL群体对两亲本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RIL群体的抽雄、散粉,吐丝等花期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且达到了较好的相关效果。多数性状的表型变异系数在群体内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符合RIL群体的特点。频率分布符合正态分布,表明群体具有进一步QTL研究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