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16篇
  1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7篇
园艺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汕油21”系汕头市农科所1993年以“汕油71”为母本、“汕油89—2”为父本组配杂交,于1998年育成的珍珠豆型花生新品种。该品种2004年3月通过全国花生品种审定,福清市于2005年引进,进行翻秋倒种,2006、2007两年在福清市港头镇西芦村花生主产区进行生产示范。示范结果该品种表现生育期适宜、产量高、抗性好、出油率高等特点。完全适合于福清市种植栽培。  相似文献   
2.
花生品种抗黄1号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播期(A)、穴粒数(B)、穴距(C)、纯氮量(D)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抗黄1号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的产量效应排序为C>A>B>D,穴距和播期是影响抗黄1号产量的关键因子,其次是穴粒数,影响最小的是纯氮量。最优处理组合为A3B3C1D1,同时,还就各因素对产量结构、植株性状、生育进程等生理特性的影响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探索提高福建气候条件下杂交成功率的有效方法,加快我省菜用大豆育种效率,为菜用大豆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在福建秋季非雨天配制杂交组合试验,选择不同时间的花蕾、萼片保留方法、不同授粉时间段等9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组合,研究对菜用大豆杂交成活率和成功率的影响。【结果】选择始花期的前3 d花蕾去雄授粉,可显著或极显著提高菜用大豆杂交成活率,分别比第5 d提高了11.34%、12.00%、8.67%,同时真杂种率在90%以上;保留萼片有效地保护了雌蕊柱头及幼荚,使菜用大豆杂交成活率提高了5.34%,真杂种率达97.92%;去雄后次日授粉有利于提高杂交的成活率,比上午去雄即授粉提高了21.34%。【结论】福建气候条件下提高菜用大豆杂交成功率的综合技术方法是:秋季高畦双行播种,父母本相邻播种并连续播种7 d,其中父本提前5 d开始播种;非雨天配制杂交组合;选择始花期的前3 d的花蕾,去除2个萼片保留3个萼片,去除全部花瓣和雄蕊,下午进行花蕾处理,次日上午6∶00~8∶00授粉;整个生长期精细管理。  相似文献   
4.
针对福建省鲜食大豆生产上品种更新换代慢、良种紧缺问题,以浙鲜 3 号为母本、K 丰 77-1 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通过系谱法多代定向选择,育成鲜食大豆新品种闽豆 12 号。该品种具有高产、稳定性好等特点,于 2022 年 7 月通过福建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闽审豆 20220001,适宜在福建省大豆产区春季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5.
为缓解福建省发展畜牧业过程中豆科饲草短缺现状,了解福建省花生秸秆资源情况,为花生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采用随机区组小区试验和品质分析等方法,结合统计年鉴数据,对12个福建省适栽的花生品种秸秆产量、主要品质与固碳量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荚果产量为4012.5~5557.5 kg/hm2,平均为5119.5 kg/hm2;籽仁产量2742~3843 kg/hm2,平均为2881.5 kg/hm2;花生秸秆鲜草产量为20425.5~28488 kg/hm2,平均为24475.5 kg/ hm2;花生秸秆含水率为69.95%~73.98%,平均为72.41%;估算出2008-2010年福建省花生秸秆鲜草存量约235.087万t~242.45303万t,年平均为239.199万t;干草量约64.86万t~66.89万t,年平均为65.995万t。秸秆蛋白质含量8.38%~10.7%,平均为9.57%;粗脂肪含量1.2%~2.5%,平均为1.7%;总糖含量0.82%~6.26%,平均为4.72%;蔗糖含量0.4%~3.0%,平均为2.2%;还原糖含量0.4%~3.2%,平均为2.4%;中性洗涤纤维含量43.03%~52.4%,平均为46.48%;酸性洗涤纤维含量33.49%~42.23%,平均为36.67%;酸洗木质素含量7.19%~9.66%,平均为8.15%。综合品质分析,‘福花4号’、‘皖花4号’等品种的秸秆品质较优。福建省花生所固定的CO2约133.455924万t~143.007561万t,年平均为136.0317315万t。花生秸秆是优质的牧草资源,可相当于65万t饲料粮食,花生生产对CO2固定的贡献巨大,可减轻CO2排放对大气温室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花生新品种抗黄1号的生育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花生新品种抗黄1号的生育特性,为其栽培技术措施的制定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以泉花10号为对照,对抗黄1号的生长特性、光合特性、开花及结实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抗黄1号全生育期123d,主茎叶片数为19.53,始花到终花历时44 d,单株花量为52.3朵,有效花为17.7朵,有效花率为33.8%,且成针率、饱果数和饱果率高。抗黄1号苗期、开花下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成熟期的叶龄分别为4.86,9.92,17.21和19.52 d,平均出叶速率分别为0.17,0.19,0.15,0.15。抗黄1号苗期、开花下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成熟期的叶面积系数分别为0.964 2,2.289 2,4.478 5和3.278 5;净同化率分别为3.509 9,2.444 7,3.279 2,1.042 9;干物质积累量占全生育期总干物质量的比例分别为7.6%,22.0%,22.1%,46.5%,产量形成期占68.6%;产量形成期的经济系数高,库容量、源容量大,库容量/源容量比率高,库源的协调性好。从各个生育阶段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来看,抗黄1号前期的营养代谢旺盛,饱果期氮代谢旺盛,同化能力强。【结论】抗黄1号具有高产的生理基础,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即可达到高产。  相似文献   
7.
花生原有品种如汕油71、白沙一号等已推广多年,产量和品质均已下降和退化,生产上急需有高产、优质的花生新品种加以替代。2011年春,在国家花生产业体系泉州综合试验站的大力支持下,引进12个花生新品种进行观察和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合福清市栽培条件的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为福清市花生生产提供后备资源。  相似文献   
8.
对福建省近几年引进的8个花生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莆花4号和泉花551产量较高,福花4号、福花3号和闽花8号的综合性状优,建议对这几个花生新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2010年春季引进9个花生新品种进行试验,从产量、抗性等性状进行比较,粤油45、龙花243、泉花7号等品种各性状突出,可作为福清市推广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0.
2002年春季以梧油7号为母本,本所选育的中间材料9817-36-2作父本,有性杂交,混合法选择,育成丰产、适应性广、抗青枯病的花生新品种福花3号。该品种2007-2008年参加本省春花生区域试验,2009年春季进行生产试验,同年7月通过了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花生专业组现场验收。荚果亩产266.63kg,比对照增产6.58% ,籽仁亩产174.3kg,比对照增产3.54%。粗脂肪含量52.26%,蛋白质含量28.34%;中抗(MR)青枯病,生育期129d左右。福花3号前期花量大,成针率、饱果数均比对照高。除了在幼苗期LAI比对照低外,开花下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成熟期均比对照高,苗期,结荚期与产量形成重要时期比对照有较高的净同化率,饱果成熟期的积累率比对照高,产量形成期的经济系数也比对照高。保持一定的干物质积累率和较高的经济系数,是其获的高产的一个重要生理基础。有较多的干物质充实到库中,库、源的协调性好,因而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