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曲辉英 《中国棉花》2000,27(8):45-46
“六五”期间 ,山东棉花生产一直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是我国的产棉大省。“七五”期间山东的棉花生产又实现了由产量提高转向品质改进 ,并且推广普及了抗病品种 ,从而保持了山东棉花的持续稳定发展。但是 ,随着棉田耕作制度的改革、棉铃虫生活环境的变化 ,到了 1 992年 ,黄河流域棉区棉铃虫特大暴发 ,1 984~ 1 994年棉花因病虫害减产情况见表 1。由于棉铃虫的突然大暴发 ,综合防治技术一时难以到位 ,不仅防治成本高 ,而且防治效果不佳 ,植棉效益低 ,使棉农产生了恐虫心理 ,造成棉花面积的大幅度下滑 (表 2 )。  抗虫棉随着棉铃虫的特大…  相似文献   
2.
棉花“核不育系”蕾期鉴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核不育系”杂种优势的研究利用,已被广泛重视,并用于大田生产。但是“核不育系”的育性是由核基因控制的,在不育系的群体中分离出的不育株和可育株各占50%左右,它本身既是不育系,又是保持系,故亦称“两用系”。在制种时,必须将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小麦品种品质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根据1998~2003年间山东省小麦高肥区试品系和审定品种的试验结果,分析了山东小麦品种品质性状特点。结果表明:37个完成两年区试的参试品系平均籽粒蛋白质含量14 6%,湿面筋32 9%,吸水率57 3%,面团稳定时间4 5min;15个审定品种的平均籽粒蛋白质含量为15%,湿面筋33 4%,沉降值为34 3ml,吸水率58 0%,面团稳定时间6 9min;区试品系和审定品种产量分别较对照品种平均增产3 0%和3 74%,其中7个强筋小麦审定品种产量平均较对照增产2 6%,其他审定品种增产4 7%。优质小麦品种产量由过去的显著减产变为平均增产是山东小麦品种品质改良的重要突破;面粉吸水率偏低、面团稳定时间较短是今后小麦品种品质改良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原代号潍90-1,系潍坊市农科院育成的花生新品种。其组合为79266/鲁花11号,经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在1998~1999年全省大花生组.区域试验中,两年21个点次平均1/15公顷(1亩)产荚果365.56千克,  相似文献   
5.
经农业部批准,2007年6月11~24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成种子管理与质量控制考察团,赴美国、加拿大,对两国的种子立法、品种选育和种子管理情况进行考察访问。在美国期间,代表团访问了依阿华州立大学种子科学中心和美国先锋种子公司,与种子质量检验和市场营销的专家进行了座谈,参观了依阿华州立大学种子检验室、先锋公司总部和育种基地;在加拿大期间,代表团与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部国际市场司、食品检验署、谷物委员会、种子生产者协会、种子贸易协会、东部谷物与油料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6.
繁育推广棉花新品种,是把育种成果转变为生产力的关键。由于品种普遍具有相对性、两重性、时间性、区域性等特点,决定了新品种是对一定的时间和条件而言,不同时期对品种的要求不同。从生产的角度看,希望不断有产量更高、品质更优、抗性更好,并适应不同种植方式需要的新品种更换老品种;而从良种繁育的角度看,则希望品  相似文献   
7.
鲁 RH- 1是山东省种子管理总站牵头的棉花杂优利用协作组选育的抗虫杂交棉组合。该组合1 997— 1 998年参加全国抗虫棉区域试验 ,1 999年参加全国和山东省生产试验。 2 0 0 1年 4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选育方法 利用抗 A1核不育系为基础材料选育出新的核不育  相似文献   
8.
新审定抗虫棉品种的生育特性与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山东省审定了10个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包括抗虫杂交棉鲁棉研20、23和25,抗虫短季棉鲁棉研19,早发型常规抗虫棉鲁棉研17和21,晚发型常规抗虫棉鲁棉研18、22和99B等。这些品种的产量潜力都比33B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在推广利用过程中,应根据品种特性、种植制度和生产条件等选用丰产栽培、“精稀简”栽培、晚播密植或“密矮佳”栽培等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麦套短季棉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年试验证明,麦套短季棉地膜覆盖能更好地利用光、热等自然资源,促进地上部分的营养生长和地下根系的生长发育,有利于干物质的合成和积累,使结铃高峰期提前,有效结铃期延长,中下部结给多且铃大衣分高。早熟、高产、优质,霜前花率高。是解决麦套短季棉播种晚、积温不足,提高产量和品质的一项新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生态条件对棉花杂交制种产量和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田间试验与大面积制种结合,对山东不同生态区鲁棉研15号杂交制种的产量形成规律和制种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生态区单株日结铃高峰集中在制种开始后16~25d,中前期杂交铃的衣分低、种子健子率高,后期杂交铃的衣分高、种子健子率低;不同生态区制种单产、健子率和制种效率鲁西南高,鲁北低,鲁西北介于二者之间。据此提出了稳定鲁北现有杂交种生产规模,适度发展鲁西北制种基地,加快发展鲁西南制种基地的设想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