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5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4团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地理位置:北纬46°02′~46°23′,东经86°13′~86°28′,受北冰洋和古炙斑通古特沙漠的影响,形成典型的大陆性气候.≥10℃的年积温为3 400℃左右,年平均气温5~7℃,极端高温41.9℃,极低温-37.2℃.无霜期159~203天,年平均降水87毫米,蒸发量2283毫米.土壤属灰漠土,土质大部分为重壤土.通过近几年在棉花栽培上的不断试验,其结果表明,新陆早7号、8号、10号比较适宜我区种植,最佳播期是4月中旬.  相似文献   
2.
依安县地处黑龙江省第3积温带,位于小兴安岭南麓,松嫩平原北缘,年平均有效积温2506℃,年降水量460毫米。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高粱的生长,是高粱的主产区。但高梁的栽培过去内一直不被重视,处于栽培面积小、投入不足、管理粗放、销售困难的境地,制约了高粱的生产。近年来随着高粱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农民种植的积极性迅猛提高。据2010年统计数字,  相似文献   
3.
油葵杂交制种是利用油葵雄性不育三系配套中的雄性不育系做母本,雄性不育恢复系做父本进行杂交制种的一项实用技术。试验表明,杂交制种种子质量及产量主要取决于:一是制种区域的自然条件,二是亲本的纯度,三是制种管理。  相似文献   
4.
随着职业高中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升人职高的"门槛"降低了,学生的整体水平也相应地下降了,后进生多了起来,职校的后进生不仅仅是学习成绩差和思想品德差,而是有些学生有不良习惯和暴力倾向,有些学生有心理问题等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对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技能人才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研究和转化后进生是学校教育和班主任工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玉米是依安县最主要的粮食作物,2010年种植面积在170万亩(每亩667平方米),占总耕地面积的40%。6年来,我县共示范、推广玉米密植通透栽培面积达50余万亩,取得了极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玉米的高产栽培方法及增产原因分析介绍如下。玉米是依安县最主要的粮食作物,2010年种植面积在170万亩(每亩667平方米),占总耕地面积的40%。6年来,我县共示范、推广玉米密植通透栽培面积达50余万亩,取得了极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玉米的高产栽培方法及增产原因分析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曹桂玲 《现代农业科技》2009,(15):148-148,151
病害是影响打瓜生产中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总结了打瓜主要病害的症状及发病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植棉技术的进步,我国的棉花种植界限不断北移。20世纪90年代末,新疆的植棉北界已移至北纬46.2°的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和丰县夏子街地区。植棉北界的北移,为该地区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现就这个地区的植棉条件与发展趋势,作如下分析。1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植棉的科学依据与实践1.1全球变暖趋势使该地区基本具备早熟-特早熟棉区的气象条件。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形势下,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气候也在发生变化。以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184团为例,该团近40年来,≥10℃有效积温增加了98.2℃,7月份平均气温升高了1.7℃,无霜期延长…  相似文献   
8.
184团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年平均气温5~7 ℃,昼夜温差大,较适宜种植哈密瓜,且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9.
一、选地整地1.选地选择防风性能好、土层较厚、pH 值7.5~8、含盐量不超过2%的中等肥力的抄性地块为宜。2.整地多选秋翻地,平整度要好,须将地中杂物清理干净,前茬作物宜为苜蓿、小麦。二、品种选择高纬高寒地区选择生育期在90~115天、长势强、果形好、耐贮运、抗病性强的品种。如早金、86-1、  相似文献   
10.
向日葵菌核病,又称白腐病、烂盘病。这种病害在向日葵主产区里每年发病率在50%左右,严重时可达80%以上,对向日葵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一、发病症状1.立枯型自幼苗开始到花盘形成前都能发生。幼苗期发病主要在茎基部,绕茎形成水浸状病斑,潮湿时长出白色絮状菌丝,干燥后病部收缩变细,茎内形成黑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