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小麦的体温是反映小麦生态生理状态的重要参数,尽管目前已经从冠层温度的角度对小麦的体温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但是小麦花后穗部温度变化规律及其与产量的关系尚不清楚。因此,该研究以本课题筛选的抗旱性差异显著的6个品种为研究对象,调查开花期、花后7、14、21和28d及成熟期穗部温度,测定穗光合对产量的贡献率、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和产量。研究发现开花期强抗旱品种旗叶SPAD值显著高于弱抗旱品种;不同品种穗部温度均表现出先降低而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强抗旱品种最低值小于弱抗旱品种,且强抗旱品种和中抗旱品种最低值出现时间推迟1周左右;强抗旱品种穗光合对产量的贡献率、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和产量显著高于中抗旱品种和弱抗旱品种;开花期旗叶SPAD值、花后7 d穗部温度与产量及产量要素呈现正相关关系,而花后其他时期穗部温度与产量及产量要素有负相关关系,且强抗旱品种的相关性强于弱抗旱品种。因此,穗部温度可以作为抗旱高产品种选育的参考指标。该研究不仅丰富了小麦抗旱高产理论,而且创新了小麦品种生理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关中地区小麦品种穗部温度的演替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以关中平原过去80年主推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各品种开花期、花后7 d、花后14 d、花后21 d、花后28 d和成熟期穗部温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和产量及其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品种开花期和花后穗部温度随审定年份的递进分别呈现逐渐升高和降低趋势,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和产量均呈现逐渐增加趋势。开花期穗部温度与穗粒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呈正相关,而花后穗部温度与之均呈负相关。这说明穗部温度在开花期较高、在花后较低时有利于小麦产量形成,可作为小麦高产品种选育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是一种营养价值丰富的新型食品或饲料资源,但是食用或饲用辣木后对动物机体代谢的调控机制仍不清楚。【方法】18只小鼠随机分为2组,即辣木叶粉饲料组(50%MO)和基础饲料组(对照组)。在饲料干预的第3、10和25天每组随机取3只小鼠进行解剖,采集肝脏组织样品,并利用高通量RNA-seq测序技术对小鼠肝脏进行RNA测序,使用Top Hat v2.0.13软件将测序得到的reads序列与小鼠(GRCm38)参考基因组序列比对,计算表达量并鉴定差异表达基因,同时对差异表达基因参与的GO功能及代谢途径进行富集。【结果】从18个样本中共获得转录组数据约109.063 Gb,1 136 175 196条clean reads;与对照组相比,辣木叶粉饲料组表达上调和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共有1 227个;GO功能分类注释发现,第3、10和25天的差异基因都主要集中在细胞过程(cellular process)、细胞(cell)和结合(binding)3个过程;差异基因显著富集的KEGG代谢通路有37条(P0.05)。【结论】辣木叶粉对小鼠肝脏中的过氧化物酶体、病毒性心肌炎和类固醇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