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4篇
  2022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镇糯19号是以武运粳21号与武香糯2402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的早熟晚粳糯新品种,该品种全生育期158 d左右,产量高、综合抗性好、适应性广,没有生产上的限制性缺陷性状,适宜沿江、苏南等周边地区作为高产、广适性糯稻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粳稻镇稻15号机插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早熟晚粳镇稻15号机插栽培高产技术,提出了关于镇稻15号适合在长江下游稻区推广的育秧、机插和大田管理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晚收迟播对稻麦周年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长江下游地区家庭农场稻麦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选用江苏省淮南麦区6个主栽小麦品种扬麦16、扬麦18、扬麦20、镇麦9号、宁麦14和镇麦168和4个主栽水稻品种镇稻14号、淮稻5号、镇稻16号、镇稻18号为材料,设置11月1日、11月15日和11月29日3个小麦播期处理,探讨了晚收迟播对稻麦周年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播期为11月1日和11月15日时,稻麦周年产量较高,其中在11月15日播种时镇稻18、扬麦18周年粮食产量最高,达到1 5048kg·hm-2。小麦在11月15日和11月29日播种时稻麦周年经济效益明显高于11月1日播种,每公顷可增收1 000多元,其中在11月29日播种时镇稻18、镇麦9号周年经济收益最高,达到30 897.04元·hm-2。  相似文献   
4.
对6个三系、两系杂交中籼稻组合进行6水平的施氮量处理,结果表明:同等肥力水平下,两系组合植株 矮,每穗总粒数多,单位面积总颖花量大;随着氮素水平的提高,2类组合主要农艺性状均发生变化,总体上两系组合产量高、耐肥、产量潜力大,要充分发挥其产量潜力,须投入更多的氮素;三系组合更适合在中、低肥力水平田块种植,适当增施氮素均有利于增产.  相似文献   
5.
一个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gl14(t)的鉴定及基因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通过叶色相关基因的定位与克隆解析叶色变异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从早熟晚粳稻品系鉴定出的一个黄绿叶自然突变体ygl14(t)为试验材料,利用ygl14(t)/9311的F2群体进行精细定位、候选基因预测、cDNA测序以及Real-time PCR。结果表明,ygl14(t)整个生育期均表现出黄绿叶;与野生型相比,ygl14(t)的色素含量显著下降,叶绿体发育异常,类囊体结构较松散、片层数目减少,净光合速率下降;株高和单株有效穗数显著降低,抽穗显著延迟。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表明,ygl14(t)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定位于第11条染色体短臂上的标记D-6和W1之间,两者相距40.8 kb,有6个候选基因。进一步序列分析发现,编码叶绿体信号识别颗粒cpSRP54基因Os11g0153600的第1个内含子与第2个外显子交界处的第2个碱基A变为T。cDNA测序证实,该基因第1个内含子未发生剪切,突变体ygl14(t)的编码区序列比野生型多了119 bp,造成第47位氨基酸开始错译。叶绿体发育、叶绿素合成及光合系统相关基因表达分析表明,除rpoC2表达下调,HEME表达无变化外,其他基因全部表达上调。综上所述,YGL14(t)影响叶绿体发育,可能反馈调控色素代谢及光合作用的结果,这为进一步开展高光效的分子育种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镇糯19号和镇糯20号的特征特性及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镇糯19号、镇糯20号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经多年选育而成的早熟晚粳糯品种,具有产量高、综合抗性好、适应性广、糯性好等特性,适宜沿江、苏南及周边地区作为糯稻品种推广种植。本文从产量、熟期、穗粒结构、品质、抗病性等方面介绍镇糯19号和镇糯20号的特征特性,并从育秧、栽植、肥水运筹、病虫草害防治、收获等方面总结其机插高产栽培技术,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7.
杂交籼稻新组合镇籼优146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镇籼优146是以镇籼1A为母本,镇恢46为父本配置而成的优质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该组合综合农艺性状突出、品质优良、高产稳产,对白叶枯病、稻瘟病均具有较好的抗性,于2014年5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总结了镇籼优146区试和示范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江苏粳稻食味品质育种研究进展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江苏省2001—2013年通过审定的83份常规粳稻品种及4份对照品种为对象,利用食味仪测定各品种的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及食味值,分析各生态型品种食味品质的变化趋势,以探讨加快江苏优质食味粳稻新品种选育进展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水稻颖花的开放与闭合是个复杂的过程,其分子调控路径及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在水稻品种9311的辐射突变体库中发现了一份花器官变异突变体,主要表现为突变体小花开放后不闭合,暂命名为不闭颖突变体(open hull 1,oph1(t))。通过对突变体的性状调查、小花解剖观察、遗传分析,发现:突变体开花后,颖壳不闭合,结实率明显降低,其他农艺性状则无显著差异;突变体在开花时浆片与野生型无差异,但开花后一段时间内仍能保持膨胀状态。以oph1(t)/9516的F_2、F_3群体内突变体单株作为定位群体,最终将OPH1基因定位于第6染色体短臂,位于标记e55和e8之间,遗传距离为1.29 cM,是一个尚未报道的新基因。  相似文献   
10.
江苏主栽粳稻品种的遗传与食味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SSR分子标记和主要食味性状分析江苏主栽粳稻品种的食味结构。50对SSR引物中有41对存在多态性,41对多态性标记在86个品种间共扩增出113个等位基因,每个标记的等位基因数目为2~6个,平均2.76个;多态信息含量(PIC值)变异范围为0.02~0.84,平均为0.48;Nei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幅在0.02~0.68之间,平均为0.37;遗传聚类分析可将86个品种分为3个类群。在正季长日照情况下,品种间直链淀粉及蛋白质含量在遗传聚类的I、II、III类中呈现出递减的趋势,食味分值则反之;而在短日照条件下,第II、第III大类型品种的直链淀粉及蛋白质含量较正季显著升高,食味值显著下降,而第I类型品种降幅不大;总体而言,江苏主栽粳稻品种的食味一般且遗传背景相近,拓宽遗传基础是培育环境钝感型优质食味粳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