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8篇
园艺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多年来,呈贡县委、县政府始终将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牢固树立"绿化是第一环境、第一基础设施、第一生态要素、第一景观要素"的理念,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参  相似文献   
2.
氮素营养调控对扬麦10号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麦 10号是优质蒸煮类专用小麦 ,在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已成为当家品种 ,为了探索氮素营养调控对该品种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与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合作 ,进行了不同施氮水平和施氮时期的试验研究 ,以期形成扬麦 10号优质高产的最佳氮素运筹方案。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设计试验设不同施氮水平和施氮时期。施氮量分别为10kg/6 6 7m2 (低氮 )、15kg/6 6 7m2 (中氮 )和 2 0kg/6 6 7m2 (高氮 )。其中低氮水平只用基肥。中氮水平设 3个追肥时期 ,分别为拔节期、孕穗期和抽穗期。高氮水平在孕穗期和抽穗期分别追施。磷肥全部基施 ,施P2 O58.0kg/6 6 …  相似文献   
3.
玉米肥床育苗新技术是根据水稻肥床旱育秧原理,利用深厚、疏松、肥沃的苗床,在塑料小棚中育苗,于5叶期移栽到地膜覆盖的大田中.与地膜直播比,有利播期前移,提高整齐度.与钵育移栽比,优势相仿,但省去制钵、运输用工.与塑盘乳育相比,省去塑盘成本,解决秧龄弹性过小.我市从1999年开始研究,并经沈高、姜堰等镇示范,均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4.
姜堰市耕地土壤养分状况调查及施肥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2006年采集的1 466个土壤样品分析化验,发现姜堰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达到了18.19 g/kg、1.17 g/kg、15 mg/kg、80 mg/kg,与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有效钾等主要肥力指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仍有部分耕地有效磷、有效钾较低,达不到高产土壤的要求,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仍应施用磷、钾元素肥料,以保持土壤中磷、钾元素的动态平衡和增磷补钾工程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直播水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近几年苏中地区水稻直播栽培经验,总结出直播水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畜牧业迅速发展,我市饲料需求量越来越大,但饲料之王的玉米生产却严重滞后,生产量仅为需求量的1/5,故大力发展饲料玉米生产势在必行.我市高沙土地区原有的玉米种植模式温光资源利用率低,产量、效益低.探索新的复种形式、实现高产高效是发展玉米生产的关键.为此,我市在有关科研院所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多年反复试验,初步探索出"玉米-玉米"年产量超1300kg的量化指标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农业进入市场经济以来,小麦的品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小麦品质除受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决定外,栽培措施的影响也至关重要,因此优质品种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栽培技术才能发挥其品种优质的特性.为此,我市自1996年开始引进优质蒸煮类小麦新品种扬麦10号(原名931111),并围绕其优质高产进行了一系列多点试验示范研究,通过几年对比分析,现已初步摸索出其主要特征特性及优化栽培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006年采集的1 466个土壤样品分析化验,发现姜堰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达到了18.19 g/kg、1.17 g/kg、15 mg/kg、80 mg/kg,与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有效钾等主要肥力指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仍有部分耕地有效磷、有效钾较低,达不到高产土壤的要求,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仍应施用磷、钾元素肥料,以保持土壤中磷、钾元素的动态平衡和增磷补钾工程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苜蓿产草量高,营养价值丰富,是一种重要的牧草和绿肥兼用作物,深受广大农民的喜爱.为进一步推动苜蓿在我国大面积种植,笔者就苜蓿的栽培技术要点进行总结,旨在为广大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沪玉糯3号系上海农科院育成的优质、早熟鲜食玉米品种,适口性与沪玉糯1号相仿,早春同期播种,采收期较1号早7~10d,因此,具有品质优、上市早、效益高的特点。2005~2006年,我市大地农业科技园利用该品种进行三膜育苗、大棚超早熟栽培技术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采收期较常规地膜栽培提早10~15d,667m~2平均产量731.6kg,产值3511.7元。现将其关键技术介绍如下:1建棚利用已有的标准钢架大棚或临时搭建的简易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