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农学   5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非热杀菌是当代一类崭新的技术,它既有利于保持食品功能成分的生理活性,又有利于保持色、香、味及营养成分。介绍了脉冲强磁杀菌(PSM)、紫外线杀菌(UV)、超声波杀菌(USW)、高能射线杀菌(HER)、低温真空蒸汽杀菌(LTVS)、动态超高压杀菌(IHP)、活性包装(AP)、栅栏技术(HurdleTechnology)和化学消毒剂(ChemicalDisinfec-tion)在食品中的应用及其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2.
非热杀菌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热杀菌是当代一类崭新的技术,它既有利于保持食品功能成分的生理活性,又有利于保持原料的色、香、味及营养成分。介绍了超高压杀菌(UHP)、超高压脉冲电场杀菌(PEF)、脉冲强光杀菌(PSL)、微波杀菌(MW)、放射线杀菌(RADIATION)、臭氧杀菌(OZONE)、生物保藏(Bio-conserve)和膜分离(FilmSeparation)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及其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3.
核磁共振技术是一种利用原子核在磁场中的能量变化来获得关于核信息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地质、食品等各个领域。综述了核磁共振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核磁共振技术在鱼糜的漂洗、擂溃、凝胶和保藏过程中的应用,扩展核磁共振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4.
淀粉类制品加工特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淀粉类制品的加工特性与其成分(淀粉、蛋白质、脂肪等)、添加剂(胶、乳化剂、多糖等)、加工工艺(加工温度、pH值等)等有直接关系。主要论述了淀粉类制品的成分、添加剂和加工工艺对其加工特性产生的影响,为淀粉在食品工业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非热杀菌能更好地提供产品质量,保留较好的营养成分,比传统杀菌技术更能节省能源,为开拓新的市场创造更大机遇。利用自行设计的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DBDR),以鲜榨果汁为杀菌介质,研究DBDR所产生的低温等离子体(LTP)对鲜榨果汁的S.aureus的杀菌规律。选取循环次数、pH、温度和电压4个因素进行中心组合设计,利用响应面对其杀菌规律进行研究,建立了低温等离子体(LTP)杀灭橙汁中S.aureus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对其进行分析表明:循环7次,pH 2.5,温度50 ℃,电压25 kV时,杀菌率log(N0/N)最大,其预测值为5.19,与实测值相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