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3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筛选云南省不同生态区、不同栽培水平条件下的优良新品种,为该区域玉米新品种精准推广和培育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以9个玉米品种(系)在云南省15个试点的区域试验籽粒产量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玉米品种(系)在云南省不同试点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同时综合评价参试地点的鉴别力和代表性。结果表明:基因型效应、环境效应以及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均对参试品种产量产生极显著影响;综合产量、AMMI模型分析及GGE双标图结果,G3(文17-115)、G6(文15-5851)和G5(文17-5313)属较理想品种;E15(普文镇试验点)和E2(石林县试验点)是综合性较好的试点,均具有较强的区分力和代表性。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分析的侧重点不同,但品种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两种方法优势互补,可以用来作为全面有效地评估品种和试点的理想工具。  相似文献   
2.
文山州玉米生产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山州常年玉米播种面积为12~12.67万hm2,占全州耕地面积的50%有余,产量约占全州粮食总产量的40%,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玉米已发展成为重要的粮、经、饲三用作物,玉米生产对文山州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分析了国内外玉米发展现状以及中国加入WTO以后对文山州造成的冲击,从3个历史阶段的划分,较为详细地综述了文山州玉米生产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并就品种、群众的思想意识和不良习惯、土壤气候等方面分析了文山州玉米生产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发展潜力,同时针对本州实际,提出了加强育种站、司分设以及科研单位与种子部门联合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不同遮光程度对玉米叶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玉米多样性种植增产、抗病的可能机制,以不同遮光处理玉米植株时玉米叶片为实验材料,用光学显微镜对玉米叶片表皮细胞密度、表皮细胞长宽及大小、上、下表皮厚度和叶片厚度进行测量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叶片表皮细胞密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和叶片厚度的变化趋势为:未遮光处理时(对照)的最大,其次是遮光后透光率为30%,而透光率为10%时的最小。玉米叶片表皮细胞长度、宽度和面积以透光率10%时最大,透光率为30%的次之,而未遮光处理的最小。由此看出,随着透光率的增加,上、下表皮厚度和叶片厚度显著增加,由于植物病原真菌侵染时是通过直接穿透植物叶片表皮实现的,因此叶片的这种解剖结构变化可能是作物影响病菌侵染过程,减轻病害发生程度的机制之一。同时还观察到表皮细胞长度、宽度和单个表皮细胞面积均显著减少,而表皮细胞密度增加,从而导致单位叶面积的细胞数目增多,细胞总表面积增加,光合膜面积增大,有利于叶片整体光合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从建兰与寒兰杂交后代的根状茎、试管苗和根状茎薄层均诱导出试管花,诱导率分别为61.67%、80.00%和16.67%。对根状茎、试管苗和根状茎薄层试管花形成过程的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试管花的形成和发育过程可分为花芽诱导期,花芽形态建成期,开花期,谢花期4个时期。以试管苗为材料的试管花形态建成所需的时间最短,根状茎次之,根状茎薄层所需的时间最长。细胞学观察结果显示,根状茎试管花起源于皮层,其形态建成过程可分为花序原基形成期、花序原基分化期、小花原基形成期和小花原基分化期4个时期。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深入研究种质资源并筛选出适宜文山及相似生态区域的抗病优质高产广适玉米新品种,同时提高新品种培育的效率,本研究以自主选育的18份玉米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通过随机区组试验,对17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鉴定,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进行比较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产量性状差异较大,18个玉米杂交组合产量在10 082.5~12 759.5 kg·hm~(-2)之间,其中有11个杂交组合的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WD004)(P0.01),WD012和WD006产量最高。参试材料的17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变异系数在3.79%~127.52%之间;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单穗粒质量(r=0.659**)、出籽率(r=0.525*)和穗长(r=0.473*)均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出籽率和单穗粒质量对产量的直接正向作用分别是0.484和0.477,表明出籽率和单穗粒质量对产量的提高作用最大。主成分分析表明,玉米的17个主要农艺性状简化为6个综合指标,其累积贡献率为85.461%,代表了17个农艺性状改良方向,根据主成分的综合得分进行聚类,在欧氏距离10处将18个玉米品种(系)分成4类,有效区分了不同的品种。因此,在选育高产优质玉米品种时,按育种目标的要求选取主要性状,同时也要注意与其他性状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6.
为了发掘更多与玉米雄穗生长发育早期耐旱性相关的转录因子基因,选用耐旱型玉米自交系(DT)铁7922、X178,以及干旱敏感型自交系(DS)吉81162和丹340为试验材料。使用盆栽方法进行育苗,并在一致且适宜的肥水条件下培养至雄穗发育前期,通过人工模拟田间干旱胁迫及正常灌溉的方法对材料进行处理。采用RNA-Seq技术检测玉米雄穗发育早期在受到干旱胁迫后相对于正常灌溉处理而言,耐旱相关转录因子家族基因在转录水平上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共发现287个转录因子基因在受到干旱胁迫后相对于正常灌溉呈现差异表达。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和注释结果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中具有耐旱调控功能的转录因子基因34个。其中在2个耐旱型材料中共有且表达模式一致的基因6个;在2个干旱敏感型材料中共有且表达模式一致的基因3个;在4个材料中均呈显著差异表达的转录因子基因1个。研究结果为玉米雄穗发育早期耐旱功能转录因子基因发掘和耐旱分子育种提供了基因基础。  相似文献   
7.
文青贮 2 号是云南省文山州农业科学院与云南春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玉米自选系 T3241 为母本、自交系15CQ125 为父本杂交组配的青贮玉米新品种,具有抗逆性好、生物产量高、持绿性好、营养品质优、适口性好和消化利用率高等优点。2020 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审玉 2020188 号。适宜在云南省海拔 1000~2200m 的青贮玉米区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9.
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群体作为次级作图群体,其遗传背景上仅有1~2个染色体片段来源于供体亲本,是精细定位控制复杂数量性状位点的理想材料。以掖478为遗传背景、齐319为供体亲本的染色体片段导入系CL103为父本,与背景亲本回交并自交构建含955个单株的F_2分离群体,对控制玉米雄穗分枝数的主效QTL开展精细定位。结果表明,2017年北京昌平环境下,两个亲本雄穗分枝差异数达极显著水平,CL103平均雄穗分枝数为24.30,掖478平均雄穗分枝数为18.20,F_2群体平均雄穗分枝数为22.03。参考B73RefGen_v3,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将qTBN7精细定位在第7染色体物理位置110 088 645~110 160 101 bp区域内,LOD值为25.06,解释11.47%的表型变异,该区间包含14个候选基因,包括已报道的控制玉米雄穗分枝数的基因ramosa1(ra1)。  相似文献   
10.
 利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对滇东南101个玉米自交系的粗脂肪(CF)、粗蛋白(CP)、粗淀粉(CS)3个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评价,以了解自交系内在品质情况,并探讨品质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地区高蛋白和高淀粉玉米自交系较为丰富,但缺乏高油玉米自交系;各品质性状变异较大,CF,CP,CS的含量均呈近似正态分布,其中CF含量变异最大,变异系数达16.8 %,CP次之,为13.2%,CS变异较小,仅为2.7%;CF与CP为弱度正相关;CF与CS,CP与CS均呈中度负相关。根据品质育种的要求,该地区适合开展高蛋白玉米和高淀粉玉米育种,而不利于开展高油玉米育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