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选育出耐盐大豆品种和盐渍土的合理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以东北农业大学大豆遗传改良团队提供的俄罗斯大豆种质资源51份和黑河市逊克中俄农业科技合作园区提供俄罗斯种质资源21份作为试验材料,采用120mmol·L-1 NaCl进行盐胁迫水培试验,对表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计算出耐盐指数,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综合评价筛选出耐盐材料12份,感盐材料9份。其中,耐盐品种有俄C93-2、EC139-2、EC16-2、EC7-2、EC186-2、EC287-2、EC53、EC135-2、EC322-2、TEPEK、俄10135和阿尔沃,感盐品种有C110-2、C016-2、C240-2、C266-2、C131-2、EC54-2、EC323-2、利吉亚和E108ka457。综合评价结果与供试材料的实际耐盐表型情况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2.
印度梨形孢(Serendipita indica)是一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的根内生真菌.为了提高S.indica的生长速率,进一步优化S.indica培养基.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6种影响因子对S.indica生长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对S.indica培养基进行精细优化.结果 表明,S.indica菌株生长的最适...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土地利用方式对辽西北低山丘陵区土壤性质的影响,以喀左县为研究样点,采集毗邻草地、林地和农田的土壤,测定其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草地土壤的全磷、速效磷和硝态氮含量最低,农田土壤全氮、铵态氮和全碳含量最低。细菌群落中,林地土壤根瘤菌目的相对丰度最高,农田土壤鞘脂单胞菌目的相对丰度最高;真菌群落中,农田土壤粪壳菌目的相对丰度最高,林地格孢腔菌目的相对丰度最高。农田土壤细菌和真菌的Chao1指数和观测物种数显著地低于林地(P<0.05)。农田土壤微生物的乙醛酸循环和碳水化合物降解等途径丰度较高,但磷酸戊糖途径和碳水化合物合成等途径的丰度较低。综上,与草地和林地相比,农田土壤氮素流失严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下降,微生物群落趋向于增强土壤氮挥发和碳分解,不利于氮积累和碳固存。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抗旱性强的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本试验以12个苜蓿品种为材料,利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6000)模拟干旱处理,设置了100 g·L-1和200 g·L-1两个胁迫梯度,分别测定叶片、茎、根颈、根系4个器官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植株根冠比,通过主成分分析计算植株各器官生理指标在抗旱性评价过程中所占权重,结合抗旱系数评价苜蓿品种的抗旱性。结果表明,在100 g·L-1和200 g·L-1 PEG模拟干旱胁迫下,植株的生长受到抑制,生物量、株高、叶面积、根长均减小,根冠比增加;各器官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在所有的生理指标中,脯氨酸、可溶性糖、过氧化氢酶活性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较敏感。不同器官生理调节物质的抗旱系数存在差异,叶片各指标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小于茎和根系,根颈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大于叶片、茎和根系。在评价品种抗旱性时,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根颈脯氨酸含量、根颈可溶性糖含量、根系可溶性糖含量及根系过氧化氢酶活性占权重较大。综合分析得出,100 g·L-1 PEG处理时,‘公农1号’、‘中苜1号’和‘前景’的抗旱性比较强;200 g·L-1PEG处理时,‘骑士2’、‘东苜1号’、‘巨能2’和‘斯贝德’的抗旱性较强,可作为苜蓿抗旱栽培的参考品种。  相似文献   
5.
试验以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中华苜蓿根瘤菌菌株Sm1021为试验材料,将平板涂布法、膜过滤法、流式细胞术3种微生物计数方法测得结果进行对比,以平板涂布法为基准,观察膜过滤法与流式细胞术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利用膜过滤法测定根瘤菌数量可获得与平板涂布法相近的结果,但在操作层面上具有一定制约,且测定成本较高,只有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具有应用优势;流式细胞术测定的结果与平板涂布法所得结果间存在显著的差异,但由于菌类的数量基数较大,可进行粗略的统计估算。此外,当菌液中菌量较大时,流式细胞术的准确性增加(P=0.495)。  相似文献   
6.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