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1.
介绍了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苏州市政府为桥梁,与地方农业产业园区对接,开展院区科技结对工作情况。院区科技结对根据各产业园区发展的自身特点,以行业对接、良种模式推广、新产品开发等为切入点开展技术服务,提升了管理水平、拓展了销售市场、也提高了园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3.
[目的]了解苏香粳3号的栽培特性和成香机理.[方法]研究了苏香粳3号的栽培特性,利用特异引物检测了其香味的基因型,并利用全二维时间质谱(GC×GC-TOFMS)分析了致香物组分.[结果]苏香粳3号播种量为90.0 kg/hm2、施氮量为225.0 kg/hm2时采取直播栽培产量最高;苏香粳3号的抗、耐高温逆境的能力较好,并且较适宜网室栽培.香味基因检测结果表明苏香粳3号受fgr基因控制,第2外显子存在7 bp的碱基缺失.利用全二维时间质谱分析获得了香稻特征化合物2-乙酰基吡咯啉含量为0.021 5 mg/kg和初步的致香物组分.[结论]为苏香粳3号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超级稻的推广应用及超级稻高产、稳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江苏省农科院提供的4个主推超级稻品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确定各产量性状与产量关联度的大小。[结果]超级稻产量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结实率>粒长>二次枝梗数>粒宽>实粒数>千粒重>一次枝梗数>总粒数>穗长;在抽穗前后适当增施穗肥和粒肥,可提高结实率,在倒四叶至倒二叶时加强水肥管理,促进二次枝梗分化,可提高超级稻产量。[结论]结实率、粒长和二次枝梗数与产量的关联度较大,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对提高超级稻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常绿5号枇杷是以早熟、优质白沙枇杷白玉为母本,高糖、矮化白沙枇杷甜种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育成。综合了父母本的优良性状,表现优质、早熟、适应性强,深受果农欢迎。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了苏香粳3号的特征特性,提出了高产保香栽培的技术思路和相关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7.
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江苏省社会经济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引种药食与景观兼用的木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自2016年起,从山东临沂将一品香、长俊、奥香、罗扶、绿玉、红艳、帅美11、帅美14皱皮木瓜品种和富贵果、晚黄金、普通型3个光皮木瓜品种引种到苏州基地,又将绿玉、长俊、红霞、一品香4个皱皮木瓜品种和金苹果1个光皮木瓜品种引种到大丰沿海滩涂地进行适应性研究。近两年的引种试验结果显示:(1)所有木瓜品种在苏州基地、大丰基地极易成活,栽后返青成活率均为100%,与原产地相比木瓜物候期均提前;(2)苏州基地,一品香、长俊、罗扶三个皱皮木瓜和普通型光皮木瓜抗旱性相对较优,综合表现也较好,推广前景看好。偏重于观花功能的皱皮木瓜品种帅美11、帅美14综合表现也较好;(3)大丰沿海滩涂地,一品香、长俊、金苹果3个木瓜品种抗旱性、耐盐碱性相对较优,综合表现也明显较好,潜在应用价值明显;(4)研究期间苏州基地木瓜的蚜虫危害大、锈病感染重,但大丰基地木瓜病虫害较轻,可能与生长环境中的寄主数量或者气候条件影响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8.
加快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既是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需要,也是增强农业竞争力,加快农业国际一体化进程的需要,更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为此,近些年来我国各地开始加快了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工作。笔者通过对苏州市农业标准化工作的调研,做了一些思考,从中探索出一些规律,以期对农业标准化的实践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防除以看麦娘为主的禾本科杂草,啶磺草胺以冬前施用较好,阔世玛、骠马和麦极在冬前和春季均可施用。啶磺草胺和阔世玛可同时防除阔叶杂草。  相似文献   
10.
陈军  李庆魁 《现代农业科技》2009,(23):187-187,192
分析了大葱褐斑病的病原特征和发生特点,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进行种子消毒,合理轮作;选择适宜的地块,清除田间病残体,进行土壤消毒;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及时排灌;适时采收;药剂防治等内容,以期指导大葱褐斑病的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