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农学   2篇
农作物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3种类型油菜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芸薹属亚种间抗旱差异,选育抗旱材料,以3种类型油菜(甘蓝型油菜Q2、芥菜型油菜新油9号、白 菜型油菜L14)为实验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法,测定干旱胁迫下油菜叶片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水分等生理生 化指标,研究3种类型油菜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和抗旱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重,三个不同油菜品 种抗旱指标存在差异,其叶片的总生物量、离体叶片失水速率(RWL)、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叶绿素荧光参数及气 体交换参数呈降低趋势,其中新油9号的光合系统受到的影响最小,Q2的光合系统受损最严重;根冠比、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呈升高趋势,其中L14的SOD、POD活性在所有植物中升幅最 大,干旱下分别为胁迫前的2.92、4.14倍。此外,3种类型油菜各有机溶质的积累量存在较大的差异,Q2和新油9号 积累最多的是脯氨酸(Pro),分别增至原来的12.37、6.60倍,L14则积累较多的可溶性蛋白(SP),增至原来的6.55倍。 隶属函数法分析得出抗旱性强弱顺序为:芥菜型油菜新油9号>白菜型油菜L14>甘蓝型油菜Q2。综上表明:油菜可 以通过生长调节、光合抑制调节、活性氧代谢调节和渗透调节4种途径共同作用来响应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2.
研究丘陵地区免耕条播对油菜生长的影响,初步了解免耕油菜根系与产量之间关系,同时探讨秋旱季节不同耕作方式对稻田油菜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设置常规翻耕(CT)、免耕(NT)和免耕+稻草覆盖还田(NTR)3个处理。结果表明,与CT处理相比,NT处理增加了土壤容重和紧实度,降低了饱和含水量和总孔隙度,抑制了油菜根系生长。油菜产量表现为NT>CT>NTR,NT处理产量比CT增加17.04%,NTR处理产量比CT降低5.83%。除根颈粗外,油菜苗期根系指标总体呈现NT>NTR>CT趋势;而角果期植株根体积、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根颈粗和干物质重呈现CT>NT>NTR趋势。与CT处理相比,NT处理能有效降低干旱胁迫对油菜幼苗根系的损伤,保障了油菜产量;NTR处理油菜角果期单位面积分枝数和角果数及根系指标均显著降低,产量下降。因此,在干旱季节采用合理的耕作方式可降低植株受到的胁迫损伤,达到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3.
油菜直播方式在长江中下游得到广泛运用,为因地制宜地制定高产稳产栽培措施,探究不同环境条件下 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直播油菜产量、产量构成及品质的影响,选取江西宜春、湖北荆州、安徽六安3个试验点,以中 双11号、中油杂12号为材料,设置3个密度(1.3×105·hm-2、2.6×105·hm-2、5.2×105·hm-2 和2个施氮水平(N1 90 kg· hm-2;N2 180 kg·hm-2)。试验结果表明:适当增密油菜产量显著增加,高密比低密平均增产25.6%,比中密平均增产 10.8%。与N2相比,N1条件下3个试点油菜产量分别降低25.9%、36.9%和28.9%。油菜产量均通过单位面积分枝 数、单位面积主枝数和分枝角果数的提高实现增产,且单位面积分枝数与单位面积主枝角果数和单位面积分枝角 果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改变密度(或者增密至5.2×105·hm-2)对油菜籽粒含油量、芥酸、硫苷和粗蛋白含量没 有显著影响,适当减施氮肥(如在低氮的荆州和六安)能增加含油量、硫苷,减少粗蛋白。不同环境条件与栽培措施 下植株性状的综合得分差异显著,油菜植株性状综合评价指标为:地上部干物质重>单位面积角果数>分枝数>千粒 重>主枝有效长>每角果粒数>含油量。  相似文献   
4.
干旱胁迫是油菜种子萌发和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以甘蓝型油菜品种Q2(抗旱型)和秦优8号(干旱敏感型)为试验材料,研究干旱对油菜种子萌发的影响,探讨外源生长调节物质独脚金内酯(SLs)和纳米材料(n-K2MoO4)对干旱胁迫下油菜种子萌发的生理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抑制种子萌发,SLs和n-K2MoO4均可显著提高发芽率,增加幼苗干重和子叶叶绿素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0.10µmol/L GR24+0.24mmol/L K2MoO4对干旱胁迫下种子萌发和氧化损伤的缓解效应较好。外源SLs和n-K2MoO4通过提高油菜种子萌发期的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提高抗旱性。本研究表明植物激素和纳米材料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