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7篇
  1篇
综合类   75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氮肥的合理施用是调控水稻群体发育和产量形成的重要措施。本试验以常规粳稻南粳5718为材料,以常规施氮模式为对照,在减氮条件下设置6种不同的氮肥运筹模式,研究减氮运筹模式对常规粳稻群体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氮模式相比,减施氮肥和在氮肥减施下降低基蘖肥用量,均显著降低了各生育期的群体茎蘖数、干物质积累量、群体叶面积指数,但在氮肥减施条件下通过增加穗肥用量,群体茎蘖成穗率、收获指数、抽穗—成熟阶段的干物质积累比例、高效叶面积比例均呈显著增加的趋势,且叶面积衰减率和高效叶片SPAD值衰减率均呈显著下降趋势,这使得减氮处理的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均呈显著增加的趋势。在6个减氮处理中,随着穗肥用量的增加,产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T3处理最高,且与CK处理无显著差异,而T1、T4、T5、T6处理产量均显著低于CK。综上,氮肥减施条件下通过调整氮肥运筹方式,能够实现减氮不减产,本试验条件下以基蘖肥和穗肥比例为5∶5或6∶4为宜。  相似文献   
2.
利用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广占63S分别和籼粳型父本测交配组,通过对两种类型F1代的产量性状表现的比较,对两种组配方式32个F1组合的单株产量与产量性状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并对产量性状对单株产量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广占63S与籼型父本配制的组合在结实率和千粒重上优势明显,其单株穗数和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实率和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粳型父本配制组合的结实率和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每穗粒数和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两种组配方式后代组合产量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也不相同,进而提出了利用广占63S与籼型材料配组比直接利用粳型材料配组更有利于选育出强优势实用型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3.
信阳地区位于大别山北麓,属亚热带气候向暖温带气候过渡区,是我国籼稻种植的北缘,种植模式以“水稻-小麦”、“水稻-油菜”为主,由于土质为多湿性水稻土,小麦单产量150kg/667 m2左右,杂交油菜单产量150kg/667 m2左右,因油菜商品价格比小麦高1倍以上,经济效益好,且油菜腾茬早,死叶及庞大根系可培肥地力,是较好的前作,使油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为满足农户对用种量的需求。结合种植习惯及茬口安排.进行了“Ⅱ优838-豫油5号”两熟制种技术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制种农户也获得了一定的收益,2002年面积达到20hm2。  相似文献   
4.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方法与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目前已育成的两用核不育系选育途径的归纳分析 ,系统总结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方法 ,并对两用核不育系的育性漂变现象与控制 ,广亲和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利用及两用核不育系的实用性问题进行了讨论 ,提出了选育出优良两用核不育系是解决育性不稳定和杂种优势不强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5.
对15个粳稻品种(系)的6个性状与产量的关联系数和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豫南稻区粳稻品种的主要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联度依次为结实率>有效穗>每穗总粒数>株高>生育期>千粒重,进而提出了选育高产粳稻品种应重点选择分蘖力较强,结实率高而稳定,穗粒数较多,植株较高的后代类型,而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6.
Y两优66(Y58S/R66)是信阳市浉河区申丰种子批发站与信阳华信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信阳市农业科学院联合选育的籼型优质杂交稻新组合,201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文结合其父母本特征特性及近几年制种实践,总结了其高产制种技术以供制种户参考。  相似文献   
7.
应用模糊多维综合评判方法,对2010年自育两系杂交粳稻新组合进行多因素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9优418(D11)评价指标是0.7329,综合表现最优,其次是1586S/爪哇稻(D14),其评价指标为0.7166,1592S/新选1号(D15)评价指标是0.2152,综合表现最差,此结果与试验地实际表现吻合。  相似文献   
8.
粳优7699是信阳市农业科学院以配合力好的不育系87A为母本,以恢复系R7699为父本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具有适应性广、丰产稳产性好、稻瘟病抗性好、生育期适宜等特点,2020年通过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
对D优3138在2011-2013年3年区试和生产试验的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D优3138的千粒重的稳定性最大,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小;有效穗数的稳定性次之,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每穗实粒数的波动性比较大;这3个产量构成要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均未达显著水平。在实际生产中要挖掘D优3138的高产潜力,关键是要加大基本苗数,提高有效穗数,同时兼顾结实率、提高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协调好产量构成要素三者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大穗、足穗,保证高产能力。  相似文献   
10.
信杂粳 1号是信阳市农科所采用两系亚种间杂交法配组育成的第 1个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的自育杂交水稻组合。 2年河南省粳稻区试 ,平均产量 895 2 .0kg/hm2 ,比对照增产 10 .92 % ,高产稳产性好 ,米质优 ,被评为农业部优质农作物资助品种。高抗稻瘟及白叶枯病 ,农艺性状好 ,株叶型紧凑 ,分蘖力强。适宜江淮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