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7篇
  3篇
综合类   15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983~1986年,我们共用17个常用亲本,组配成33个杂交组合,累计种植1066个株系,进行鲜薯产量和干率的配合力试验。按亲本的干率、产量和亲本间的亲缘关系,将这些组合分成13个类型,分别统计各类型组合的综合入选株系数,计算各自的综合入选率,结果如下表。  相似文献   
2.
通过甘薯组 A 系列野生种 I.triloba(2n=30)和 B 系列栽培种甘薯(J.batatas)(2n=90)种间杂交的胚珠培养获得种间杂种植株。对杂种植株生物学特性观察发现:①杂种植株在叶形、叶色、茎粗细、生根习性、开花习性和抗寒性等方面均产生变异。②杂种植株的花器中,雌雄蕊结构发生变异,全部花朵没有出现雄蕊,雌蕊却有1~5枚。③杂种植株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动于2n=27—56范围内,观察平均数为2n=37.25,可确定种间杂种为混倍体。  相似文献   
3.
亚麻野生种--宿根亚麻的特征特性及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1 野生种来源 2001年从张北县徐家村,狼尾巴山和果实滩山的石砾沙地和向阳山坡草地,共采集野生亚麻391株。移植于河北省高寒作物研究所院内,株行距50 cm左右,存活率53.5%。2002年调查,越冬率45.5%。2002年从张北县公会镇路旁树林中和崇礼县的大山向阳处,共采集野生亚麻446株,移植河北省高寒作物研究所院内,存活率85.4%。  相似文献   
4.
甘薯野生种质在抗性和高产潜力上表现了很大的利用前途。其中与甘薯杂交表现亲和,已经从杂种后代中选出了一些优良品系。而属于 A 系列的种的利用,首先受到同甘薯杂交表现不亲和的限制。近年来,王家旭、陆漱韵等曾对 A 系列种与甘薯品种的可交配性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其中 I.trilba(2n=2x=30)与甘薯品种徐薯18(2n=6x=90)间的杂交,结合生长调节剂处理和胚珠培养,得到了杂种植株。此杂种植株无雄蕊,可考虑作雄性不育系来利用。但以二个近缘野生种和六个甘薯品种与该杂种 F_1杂交后,未曾得到种子。为此,本试  相似文献   
5.
用~(60)钴γ-射线辐照甘薯获得抗黑斑病的突变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60)钴γ-射线辐照易感甘薯黑斑病的徐薯18品种,在 M_1V_3获得了5个高抗黑斑病的无性系突变体,在后代群体中也出现高感无性系,因此借助于辐照从优良遗传背景但不抗黑斑病的材料中,有可能得到具高产潜力、优质和抗病的新品种。有关生长缓慢和皮色镶嵌等突变多发生在 M_1V_1,在 M_1V_2或 M_1V_3进行选择常常能得到经济性状较  相似文献   
6.
首次将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模式,结合甘薯遗传特点应用于甘薯育种。根据4年试验结果,提出了可行的试验方法、群体规模和评定指标;并就高淀粉、高产育种亲本选配中的若干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7.
辐照甘薯切苗选育新品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用~(60)Coγ射线辐照甘薯切苗,获得了抗黑斑病的突变系。经多点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突变无性系农大601(12-11-8)的春薯鲜产量和干物质含量均比原品种有所提高,且具有较强的抗黑斑病性能。采用聚丙烯酰胺电泳技术进行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农大601和亲本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根尖细胞观察结果表明:辐照当代有明显的染色体畸变,但到第6无性代时,已和对照一样。因此说明变异不是染色体畸变造成,而是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8.
甘薯属种间杂种三倍体产生2n花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甘薯近缘三倍体杂种2n花粉发生和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甘薯的近缘野生种Ipomoea trifida(2x)与I.littoralis(4x)杂交,得到三倍体杂种。在三倍体杂种无性系中观察到可被醋酸洋红染色的可育大粒花粉(2n花粉),该花粉频率与花粉母细胞四分体时期的二分体频率呈显著正相关。以三倍体2n花粉系为父本与甘薯杂交,观察到花粉萌发、受精、胚发育和结实,但结实率很低,且种子大多没有生活力。本研究表明,其主要原因有:柱头花粉附着量和花柱中花粉管较少,受精后合子停止发育和胚未能发育成熟。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克服子房水平的上述不亲和性有效。  相似文献   
10.
甘薯与低倍体种间杂种杂交低结实性的克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观察花粉萌发、 花粉管生长、 受精、 胚发育等过程, 发现甘薯与低倍体(3 x, 5 x)种间杂种杂交低结实性的原因: 一是花粉附着量少、 花粉萌发量少、 花粉管生长缓慢导致子房受精不足, 使子房出现第一次大量脱落; 二是胚发育异常导致子房出现第二次大量脱落。 这种胚发育异常对甘薯×5 x杂种来说是受精卵发育缓慢; 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