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8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5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种滇型不育系与软米测交F1代育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滇一、三、四、九型不育系分别与百余份云南水稻稀有种质(19份软米材料)进行杂交,根据F1代的育性表现初步揭示滇一、三、四、九型不育系之间的共性、差异性、特异性等,并提出今后的育种思路。  相似文献   
2.
甜玉米品种稳定性的AMMI模型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方差分析和AMMI模型分析,对不同地点随机区组试验中甜玉米株高,穗长和产量的品种差异显著性。试验精确度和品种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单年单点随机区组试验中除了呈贡和石林的穗长以外,其余各点性状的品种差异都是极显著的,同一性状不同地点的品种间差异表现不一致,这是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所致,石林点试验精确度最高,其余两点的次之,超甜20号在3个性状上的表现最稳定。黑甜糯产量最不稳定,白甜糯株高和穗长最不稳定。株高,穗长,产量的互作效应主成分(IPCA)的平方和分别占交互作用平方的93.2%,90.9%和80.3%。解释了大部分基因型与环境交互作用。由此计算获得的稳定性参数(Di)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多元分析法测定了25个烟草品种7个农艺性状的主成分遗传距离,并据之进行了聚类分析。在5.5聚类水平下,25个品种划归为6类,各类间性状差异明显,类内相似,这种分类在育种中可用作亲本选配,结果表明遗传距离是度量烟草品种遗传差异的一个有效参数,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发展适于深加工优质专用玉米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我国玉米生产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世界玉米生产和加工情况,提出我国玉米生产发展的方向为稳定普通玉米生产,迅速扩大专用玉米生产,从粉、糖、酒、酸、油5个方面研究、开发相应的加工技术,从而发挥我国玉米资源优势,解决玉米相对过剩的问题,为玉米深加工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2个抗烟草花叶病毒(TMV)的烟草品种Coker176和Ti245及感TMV烟草品种K326为材料,经杂交、自交、回交建立F1,F2,BC1等世代群体。采用人工接种TMV的方法对各群体进行抗性鉴定,统计各世代抗感植株数;利用卡方测验对分离世代群体进行抗感分离比检测。结果表明,Coker176的TMV抗性由一对显性基因所控制,Ti245的TMV抗性由两对隐性基因所控制。最后对2个抗性亲本在抗TMV育种中的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以生产上广为应用的9个粳稻不育系和8个粳稻恢复系为亲本,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对其F1代8个碾磨品质性状和外观品质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精米率、整精米率、精米宽、垩白粒率、垩白度同时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影响,糙米率、精米长、长宽比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的影响。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精米长、精米宽、长宽比、垩白粒率、垩白度受不育系影响较大。要选育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好的杂交组合,不育系的选择至关重要。品质性状的狭义遗传力由大到小依次为长宽比、粒长、垩白度、垩白粒率、粒宽、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变幅在74.93%~30.48%。不育系以滇榆1号A、滇粳优5-1A、合系22-2A、玉溪香谷A较好,恢复系以南34、滇昆香1号、杂8号、南34选较好。  相似文献   
7.
作物遥感估产的现状及其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总结了国内外作物遥感估产的状况,并对作物遥感的技术集成和便利化服务、数据处理、农业标准化、农学机理、扩大用户需求共4个方面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以云南3个优质功能大麦品种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以单作大麦(MC)为对照,研究了大麦—马铃薯套作对大麦农艺性状和籽粒γ-氨基丁酸、总黄酮、生物碱及抗性淀粉的影响。结果表明:(1) 套作条件下大麦的生育期缩短,分蘖数,有效穗、株高、节间总长度、旗叶长和宽、茎粗、穗长、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穗草比增加。(2)大麦—马铃薯套作对两种作物经济产量增幅大于4%,且大麦籽粒产量的LER均大于1,有明显的套作优势,其病害低于单作。(3) 3个大麦品种套作条件下γ-氨基丁酸、总黄酮、生物碱和抗性淀粉含量均高于单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野败型、BT型和滇型杂交水稻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遗传、分子定位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综述…… ;  相似文献   
10.
缺磷红壤下云南稻核心种质施氮量对抽穗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5个稻作区和16个州(市)为单位,在缺磷条件下2种施氮水平对云南稻种核心种质的抽穗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稻种核心种质具有明显的地理生态分布特点,不同稻区和州(市)的核心种质抽穗期存在较大的差异.在2种处理条件下,基本呈现由北向南逐渐延长的趋势.总体上,云南稻种核心种质在缺磷低氮条件下的抽穗期较缺磷高氮条件下有所延迟,各稻区的相对延迟天数和相对推迟抽穗期相差不大,抽穗期主要体现基因型间的差异.各州(市)2处理间除西双版纳、思茅、临沧、保山4个州(市)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外,其余州(市)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