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重金属矿山地区由于重金属含量较高,严重影响矿山生态环境。为了开发降低重金属矿山土壤污染的方法,本研究旨在揭示湿地超富集植物对重金属矿山生态修复的影响。本研究以龙葵(Solanum nigrum)和大叶井口边草(Pteris nervosa)为试验植物,用采自陕西省府谷县已停止开采的矿山中的土壤对其进行单作和间作盆栽培养,并分析相关实验数据。试验结果显示,种植30 d后,单作和间作种植湿地超富集植物明显降低了土壤中铬元素、铅元素、铜元素以及镉元素的含量,间作对重金属吸收能力最好(P<0.05)。种植30 d后,单作和间作种植湿地超富集植物均显著提高了植物多样性指数,间作对植物多样性指数的提升效果最明显(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湿地超富集植物在重金属矿山生态修复中具有积极影响,可有效降低地区土壤的重金属含量,同时改善地区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云南省干旱多发、旱灾严重的特点,选取1981年1月-2020年6月长时间序列的历史时期典型水文干旱年及干旱事件,探索GRACE卫星反演数据在监测云南地区干旱方面的适用性,旨在提出解决无资料或少资料地区干旱监测困难的新方法。研究基于GRACE重力卫星数据反演得到云南省滇中、滇东北、滇东南、滇西南、滇西北5个分区月均储水量变化量,计算各分区的旱涝指标-相对储水量指数,利用相对储水量指数对云南省各分区干旱情况进行分析,并从月时间尺度上对比了相对储水量指数和标准降水蒸散指数SPEI3的干旱分析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基于GRACE重力卫星数据反演构建的相对储水量指数在典型水文干旱年内的监测结果与实际干旱情况基本一致,其在滇中地区的适用性最佳,对于春季干旱的监测精度优于其他季节,反演数据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云南省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干旱程度;利用SPEI3对云南全省以及不同分区的旱情进行监测,结果与统计年鉴记载干旱事件较为吻合,其在滇东南地区的监测精度优于其他分区,在夏、冬两季精度优于春季;GRACE和SPEI3都较好地捕捉到了历史时期的典型干旱年及干旱事件,在选取的24场典型干旱事件中各分区的最高...  相似文献   
3.
苏南农田土壤性状和水稻长势对土地整治的短期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土地整治作为一项增加耕地数量、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粮食产能的重要手段,全国已广泛开展。苏南平原农田整治中坑塘填埋、田块平整等十分普遍,这为土壤环境带来极大风险,但目前对农田整治中短期生态干扰仍缺乏关注。本研究借助遥感和田间调查,对土壤性状和水稻归一化植被指数开展了监测,研究土地整治对土壤及水稻生长的短期干扰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短期内平整造成表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锌含量显著下降,有效硅则相反,有效磷和速效钾变化不显著。不同平整类型区土壤养分差异明显,由高到底依次为未动工区、填方区、坑塘填埋区和挖方区;土地整治后,水稻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呈现明显的异质性,NDVI值由高到底依次为未动工区0.834、填方区0.808、坑塘填埋区0.763和挖方区0.747;土地整治区水稻NDVI值与有机质、全氮和有效锌含量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R2分别为0.656、0.617和0.625。土地平整引起的有机质、全氮和有效锌空间变异是导致水稻NDVI异质性的主要因素,土地整治对土壤和水稻长势造成了短期干扰,应当培肥土壤与强化管护,实现由数量、产能为主整治向生态型整治转变。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人类历年来在稻米中发现的活性成分,这些活性成分主要有稻米多酚、γ-氨基丁酸(GABA)、抗性淀粉(RS)、谷维素、甾醇和二十八烷醇等,进一步系统地描述了其作用机理,并且总结了其中得到结果证实的活性成分所涉及到的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加生动准确地掌握河流突发污染事故发生后污染物扩散转移过程,为事故的预警和应急响应提供重要依据,以重金属Cr6+在河流中的迁移变化规律为例进行研究,采用一维瞬时点源水质模型对可能发生的寇河铬突发污染进行模拟。通过模拟和计算分析得出,当Cr6+的排放量为24 kg时,Cr6+在河流中达到横向和垂向浓度都混合均匀的距离为882 m;Cr6+对河流最长危害时间为198.66 h,危害影响的最长距离429.10 km;污染物浓度呈正态波动的峰值分布,峰值浓度出现的中心距离正好是时间与河水流速的乘积;随着时间的延长,河水向下游流动,污染物的峰值浓度逐渐降低,浓度梯度逐渐变小。模型模拟结果与计算结果合理,有利于相关部门及时准确地掌握水污染事故的发展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通过不同时间紫外老化处理纳米氧化锌改性木塑复合材料,分析老化前后试样颜色和弯曲强度的变化,结合 SEM和 FTIR 探讨复合材料的老化机制,分析不同含量纳米氧化锌对木塑复合材料抗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老化处理后复合材料表面颜色发生变化,添加纳米氧化锌后能够改善颜色变化;老化1500 h 后空白试样的弯曲强度下降19.08%,添加1%、2%、3%、4%、5%的试样的弯曲强度分别下降15.04%、13.60%、13.71%、12.00%、14.09%;通过 SEM观察老化处理后复合材料发现其表面出现裂纹,FTIR 分析得出老化后复合材料表面发生氧化。  相似文献   
7.
李肖肖 《绿色科技》2015,(4):217-218
为了满足环境管理的需要 ,各地的环境统计直报系统应运而生.分析了辽宁省环境统计直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针对性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肖肖 《现代农业科技》2015,(3):203-204,208
应急演练系统对于辽河流域水环境突发性污染事件的应急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任务控制是应急演练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功能是剧本加载、任务作业解析、任务作业发布控制、任务作业发布。基于应急演练系统的问题需求和系统架构,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演练系统的任务控制模型,通过阐述该模型的工作原理及各个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分析该模型采用任务间关联关系和优先级策略保证任务调度的合理性,并介绍了应急演练系统的主要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采煤沉陷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矿对环境本底影响极大,近自然恢复是唯一可行的手段。土壤微生物影响物质循环转化,对生态恢复起重要作用。厘清土壤微生物群落如何适应和进化,不同菌群之间如何互作,哪些功能群更适应干旱、贫瘠的环境,对提升矿山生态恢复力至关重要。利用高通量测序和分子生态网络方法探索东坪煤矿和大柳塔煤矿地表沉陷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组成、主要种群及与环境因素间的互馈机制。结果表明:沉陷环境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结构和分布模式影响显著,但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一直最为丰富。东坪煤矿分子生态网络互作关系较大柳塔煤矿更复杂、网络节点和连接数更多。前者的关键菌群属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后者的关键菌群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此外,网络结构与土壤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为适应矿山土壤营养贫瘠,微生物种群间更偏向相互合作,其中Holophagae与Aquabacterium为优势菌属,或可助力矿山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不同观测平台获得的树木三维点云特征少、重叠率低、配准较难的问题,以不同视角不同平台的森林点云数据为输入,根据单木平面位置分布一致性原则,提出一种适用于多类型数据的无标记森林点云自动配准方法,实现以单木对象为语义特征的点对匹配。【方法】首先从不同类型点云数据中分别提取单木平面位置:对于侧视型点云,基于点云主方向离散度与主方向竖直角度偏差剔除部分非主干点云,采用体素点云剖分的连通分量分割方法识别单木主干,统计单木主干点云体素垂直分布最大值点作为单木平面位置;对于俯视型点云,采用标记分水岭算法分割冠层高度模型,提取单木并识别冠层顶点作为单木平面位置。然后以提取的单木平面位置为特征点,基于Laplace谱图匹配理论获取配准矩阵,完成4自由度点云粗配准。最后,采用主干点云匹配完成侧视与侧视点云的精配准,采用全局点云最近点迭代法与主干点云匹配完成侧视与俯视点云的精配准。【结果】侧视-侧视点云配准精度优于侧视-俯视点云,侧视-侧视点云粗配准平均误差为0.24 m,精配准平均误差为0.08 m;侧视-俯视点云粗配准平均误差为1.07 m,全局点云最近点迭代法平均误差为0.44 m,机载激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