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3篇
  10篇
综合类   24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升研究生的科研原创能力,从生态学的视角,对研究生的学术生态关系和学术生态环境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探讨,同时分析影响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主要学术生态因素,指出当前该方面存在的几个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研究生原创力的学术生态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2.
广东果园生物多样性利用与生态农业模式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广东省果园利用的现状,指出全省果园利用中存在单一化种植尧病虫害多尧农药使用多尧循环产 业链短尧土地利用效率低尧外来入侵生物多尧土壤退化尧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结构尧效益以及地 域分布等方面阐述了当前广东省果园利用的典型生态模式,如野猪-沼-果冶模式尧野林-果-草-鱼冶模式尧野果-草-禽 (牧)冶模式尧果园养蜂模式尧果园套种蔬菜尧食用菌模式以及果园间作花生尧牧草模式等。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是我国柑桔主产区和原产地之一,柑桔种植面积和产量历年均居我国前列。2010年,全省柑桔面积25万hm2,产量293.07万t,占全国柑桔产量的11.08%。目前,广东柑桔生产已向着产业化方向发展,成为广东水果乃至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4.
佛山市高明区现代农业生态园建设总体规划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佛山市高明区现代农业生态园总体规划以把园区建设成为现代生态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与休闲度假区、绿色食晶生产基地、现代都市农业与创汇农业基地、现代农业物流与农业信息基地、生态农业科普教育与农业博览基地("两区四基地")为目标,按照高明区农业发展现状以及农业园区未来发展需求,采用"一园四区一带"的发展模式和"一个中心"、三足鼎立"、"十字串珠"、"南部生态走廊"的布局理念,努力将园区打造成为一个融生产生活、生态保护、科技研发、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文化教育、信息物流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综合发展区,以辐射和带动高明区乃至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案例教学在《生态规划学》课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方法。《生态规划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针对案例教学法以及《生态规划学》课程的特点,探讨了在《生态规划学》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及其在教学过程中案例的设计与应用,并分析总结了案例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对2005-2009年间中国南方13个籼稻生产区及全国籼稻化肥利用效率、氮磷钾养分比例等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引入脱钩理论,对单位水稻播种面积的化肥施用量与籼稻主产品产量间的响应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各籼稻生产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施肥量年度波动较大、化肥的利用率不高、增产效果不明显等情况,大部分主产区籼稻主产品产量的增长是以过度施用化肥为代价的;从全国平均情况来看,中籼稻产区在化肥施用强度比早、晚籼稻低10.41%和8.73%的情况下,水稻主产品产量增加,化肥平均偏生产力和有效利用系数均高于早、晚籼水稻,化肥施用强度与水稻主产品产量之间已处于相对或准相对脱钩状态。晚籼稻的化肥有效利用系数和偏生产力相对较低,对化肥的依赖程度较强。  相似文献   
7.
入侵植物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L.)严重危害我国农林畜牧业的生产。为探究生态高效控制三叶鬼针草的方法,开展了水稻秸秆与塑料薄膜相结合覆盖控制入侵杂草的研究。试验在以三叶鬼针草和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L.)Scop.]为主的自然杂草荒地进行,设置不同稻秆覆盖量(0kg·m~(-2)、1kg·m~(-2)、1.5kg·m~(-2)),于冬季进行稻秆覆盖,春季在稻秆覆盖的基础上覆盖薄膜。通过测定秸秆覆盖中期(2月12日)和薄膜覆盖中期(4月12日)的午间土壤温度、土壤相对含水量和近地表空气温湿度等环境指标和杂草生物量、种子萌发量、杂草群落结构和土壤种子库等群落指标,探究该方法控制入侵杂草的效果和机制。结果表明:冬季水稻秸秆覆盖显著降低了草地午间土壤温度、近地表空气温度、三叶鬼针草生物量和种子萌发量、优势杂草盖度和从属种的种类和数量;覆盖1.5 kg·m~(-2)稻秆的处理对各类指标的影响程度均大于1 kg·m~(-2)的处理。春季叠加薄膜覆盖导致浅层土壤高温干燥、近地表空气高温高湿;叠加薄膜覆盖处理使三叶鬼针草的土壤种子密度在0~5cm的土层内显著低于未做覆盖处理的对照,降低了79.49%;叠加薄膜覆盖处理的入侵杂草全部死亡且无种子萌发。说明冬季采用水稻秸秆覆盖,春季再叠加覆盖薄膜能有效防控三叶鬼针草的生长蔓延,在薄膜覆盖之前,覆盖1.5 kg·m~(-2)稻秆的处理对三叶鬼针草的防控效果要好于1 kg·m~(-2)的处理,在薄膜覆盖处理后,两个稻秆覆盖量处理对三叶鬼针草的防控效果均达到100%。本研究结果可为不同季节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及其组合模式防控入侵杂草的扩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利用GIS技术,结合福寿螺生长发育的特点和广东地区水稻的种植分布情况,预测福寿螺在广东地区的潜在时空分布及其危害风险.结果表明:广东地区存在5种福寿螺潜在生境,分别是:螺和卵都能存活且卵能孵化螺能发育;螺卵存活、螺能发育但卵不孵化;螺存活但不发育、卵不孵化;螺冬眠且不产卵;螺、卵均不能存活.5种生境从南到北依次排列,并且分布范围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福寿螺适宜生境夏季分布广、冬季分布窄,夏季向北扩展,冬季向南收缩.冬季粤北山区小部分地区福寿螺不能存活,5—10月全省均适宜螺及其卵的生长发育.就潜在分布区而言,全省16.68%地区处于高度发生区,中度发生区也占54.25%.以稻田的危害风险为例,结合水稻分布区的状况评价了福寿螺可能带来的危害风险等级,其中重度风险区占全省面积的21.75%,主要集中于湛江、茂名、阳江等地的稻区;中度风险区集中在广东中部的水稻区,占63.16%;轻度风险区只占14.47%.  相似文献   
9.
水土保持效益分析与社会进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分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与社会进步关系的基础上,针对现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国家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主要体现为水土资源的增值和生态效益货币化。以期使我国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并适应中国乃至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近30多年来广东省水稻的播种面积、产量和单产的变动趋势,并以比较优势理论为依据,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广东省水稻生产的相对优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水稻的播种面积、总产量及在全国水稻播种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均呈现下降趋势。1998-2009年间,广东省水稻的播种面积在南方13个水稻主产区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但水稻的单产相对较低,不具有效率优势。12年间水稻生产的平均综合优势指数为1.4626,在南方水稻主产区中位居第四。故应在保持水稻播种面积持续稳定的同时,采取多项措施,提高水稻的单产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广东省水稻的比较优势和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