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探讨褪黑素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多精受精的影响。在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基中添加1 nmol/L褪黑素或1 nmol/L褪黑素+1 nmol/L Luzindole作为试验组,不添加褪黑素及Luzindole作为对照组,检测卵母细胞核成熟率、多精受精率,并观察体外受精胚胎的发育能力及与多精受精相关的细胞器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各组间卵母细胞核成熟率及体外受精胚胎的卵裂率无显著差异;褪黑素组的猪卵母细胞多精受精发生率较其他2组降低(P<0.05),囊胚形成率提高(P<0.05),同时猪卵母细胞皮质颗粒及高尔基体的正常分布情况得到显著改善。结果证明,在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1 nmol/L褪黑素可显著改善卵母细胞成熟质量,抑制多精受精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明不同水分条件下旱地冬小麦养分管理措施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在控雨池栽条件下,设置水分与肥料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了0~200 cm土层在底墒为650 mm时,不同水分条件下3个平衡施肥处理(Y1:N 13.9 kg·hm-2、P2O54.65 kg·hm-2、K2O 15.3 kg·hm-2,Y2:N97.5kg·hm-2、P2O532.7 kg·hm-2、K2O 107.6 kg·hm-2,Y3:N 181.2 kg·hm-2、P2O560.6 kg·hm-2、K2O 199.8 kg·hm-2)对旱地冬小麦主要生育时期土壤硝态氮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期、灌浆期,在各水分条件下,0~80cm土层土壤硝态氮平均含量及积累量在Y1施肥量水平下与不施肥处理(Y0)差异不显著,Y2、Y3水平较Y0和Y1硝态氮平均含量增加98.6%~363.6%(P0.05),硝态氮积累量增加98.2%~260.9%,Y3与Y2无显著差异;施肥量的增加对80~16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及累积量无显著影响。在生育期补灌100mm(R3)、78 mm(R2)、56 mm(R1)条件下,冬小麦成熟期3个施肥量80~160cm土层的土壤硝态氮累积量较不补灌(R0)分别减少27.2%~41.0%、44.8%~48.4%、23.7%~49.4%,较高的水分条件加剧了土壤硝态氮向深层的淋溶。从满足冬小麦营养需求、减少土壤硝态氮的累积、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等方面综合考虑,冬小麦的适宜施肥量为Y2水平。  相似文献   
3.
夏闲期种植不同绿肥作物对土壤养分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明种植绿肥作物对关中土壤肥力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效果,在夏闲期种植光叶苕子(Vicia villosa Rothvar)、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 Roth)、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和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 Ledeb.)等四种绿肥作物,以免耕休闲为对照,分析了冬小麦主要生育时期的土壤速效养分动态变化及其产量效应。结果表明,夏闲期种植绿肥的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和碱解氮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增加量主要受绿肥的养分含量以及生物量影响。与对照相比,种植并翻压光叶苕子、毛叶苕子、紫云英和草木樨,均可显著提高冬小麦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冬小麦依次增产21.1%(P<0.05)、24.3%(P<0.05)、6.0%和11.6%。  相似文献   
4.
制种玉米种子机械化收获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机械化收获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然选择。在对玉米机械收获发展的必要性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的基础上,从农机与农艺配套、机械优化升级、改变果穗收获方式、农业机械制造创新、区域布局错期收获等方面提出玉米机械化收获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玉米机械化收获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然选择。在对玉米机械收获发展的必要性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的基础上,从农机与农艺配套、机械优化升级、改变果穗收获方式、农业机械制造创新、区域布局错期收获等方面提出玉米机械化收获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7.
为探明种植绿肥作物对关中土壤肥力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效果,在夏闲期种植光叶苕子(Vicia villosa Rothvar)、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 Roth)、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和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 Ledeb.)等四种绿肥作物,以免耕休闲为对照,分析了冬小麦主要生育时期的土壤速效养分动态变化及其产量效应。结果表明,夏闲期种植绿肥的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和碱解氮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增加量主要受绿肥的养分含量以及生物量影响。与对照相比,种植并翻压光叶苕子、毛叶苕子、紫云英和草木樨,均可显著提高冬小麦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冬小麦依次增产21.1%(P<0.05)、24.3%(P<0.05)、6.0%和11.6%。  相似文献   
8.
以大理地区广泛分布的碧伟蜓稚虫为对象,通过实验室人工饲养,结合野外观察,对蜻蜓稚虫的行为习性进行初步研究,并对死亡个体进行解剖,应用生物体视成像系统(Nikon-SM21000)记录,了解其内部结构,为其规模化人工养殖和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山西阳城县在做强做优蚕桑产业上下功夫,在打好打胜蚕桑增量硬仗上作文章,狠抓科技进步,提供优质服务,在全县春蚕生产取得好成绩,春蚕单产超历史(达44.8kg)的基础上,又夺得了秋季三期养蚕25006张,总产秋茧994792kg的新丰收,秋蚕单产39.8kg,比历史同期最高的1998年增长20.6%,蚕茧收入比1999年秋增加902万元,增幅达118.5%。阳城县的主要经验是:   1 强化宣传教育,形成全力抓蚕桑的浓厚氛围。   春季,蚕桑中心大打蚕桑增量硬仗,采取多种手段和方式,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栽桑养蚕大宣传,大抓春季栽桑,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发展蚕桑的积极性,并取得了栽桑1000万株,生产春茧677515kg的好成绩。在秋蚕生产上,继续抓住宣传不放松,重点猛攻技术培训,组织了14人的技术培训队伍,在秋蚕发种前走遍了25个乡镇,近二百个蚕桑生产重点村,组织技术培训320多场次,发放技术资料四万余份,受训蚕农达五万余人次,使广大蚕农普遍接受了一次蚕桑市场形势教育和蚕桑技术培训。与此同时,他们还在阳城报、县电视台和《太行蚕业》等组织专片专辑宣传蚕桑产业形势,蚕桑增量成果,蚕桑大乡、大村、大户的典型经验,引导蚕桑产业健康发展。   2 坚持驻村包乡,培养典型,深入开展示范推广。   为抓好秋季养蚕,县蚕桑服务中心在春季扩充生产科人员,强化科技下乡的措施之后,秋季狠抓了科技下乡人员驻村包乡,培养新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典型。要求十四个科技人员在所包乡村必须都有新的技术示范项目,用典型的榜样带动科技发展,夺取高产高效。广大科技人员埋头扎在乡村,一心搞好科学养蚕,推广了十余项新技术,在全县产生很大反响。农艺师朱丑富在贫穷山村——驾岭乡雪圪坨村包村指导,他凭借自己多年的技术实践,学习室外塑料大棚养蚕,创造性地推出了庭院大棚养蚕新技术,秋蚕在雪圪坨全面推广,取得极大成功,使昔日单产低、收入少的贫穷山村今年养蚕实现五增:比上年发种增加12张,单产增加12kg,总产增加2821kg,收入增加70506元,蚕茧特产税增加7200元,群众真心称赞他是“我们的朱财神”。农艺师张小忠在索泉岭村,帮助群众运用先进技术养蚕致富,破天荒地在这个山庄上推广了五套省力化养蚕蚕台和近千件蚕网和纸板方格蔟,使索泉岭村秋蚕单产达到43kg,比原水平提高16kg,比横河乡平均水平提高10.5kg,往日养蚕单产全乡倒数第一的索泉岭村成了全乡的养蚕单产冠军。据统计,生产科十四个技术人员所包十四个村,村村单产超1999年,平均单产达到42kg,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森林防火期内气象要素与森林火险等级的关系,结果表明:平均温度、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力、雨量平均值、平均火险等级、无雨日平均值、连旱天数最大值、森林火险等级1级、2级和3级次数这10个指标随时间变化呈现出规律变化;这10个变量指标间存在明显的显著相关关系;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第1、2对典型相关显著,森林火险2级次数主要取决于气象要素中的平均温度、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力和平均火险等级,森林火险3级次数主要取决于气象要素中的平均温度、平均相对湿度和连旱天数;气象要素指标典型相关变量V1、V2分别解释气象要素指标总变异的52.8%和4.9%,森林火险等级指标典型相关变量U1、U2分别解释森林火险等级指标总变异的92.6%和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