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6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畜牧兽医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家蚕热激蛋白(Hsp25.4)基因在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ar polyhedrovirus,Bm NPV)侵染家蚕后的表达变化规律,明确敲低该基因表达后对BmNPV增殖复制的影响,为深入解析BmHsp25.4蛋白在BmNPV侵染家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5龄家蚕幼虫为研究对象,经口添食10μL预先制备好的BmNPV-T3株病毒悬液(5×108个/mL),对照组添食等量灭菌水,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mHsp25.4基因在BmNPV侵染6 h各组织的表达情况,并选择相对表达量较高的3个组织,分析BmHsp25.4基因时空表达图谱;注射双链RNA(dsRNA)检测BmHsp25.4基因在体内的干涉效果,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mHsp25.4基因干涉后对BmNPV增殖复制的影响。【结果】BmNPV侵染家蚕6 h,BmHsp25.4基因在家蚕血液、中肠和脂肪体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升高;时空表达谱结果显示,BmHsp25.4基因在3个组织中的表达谱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血液和中肠组织的相对表达量均在6h达峰值,而脂...  相似文献   
2.
昆虫响应非生物胁迫——表达热休克蛋白策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昆虫体内大量表达的热休克蛋白(Hsps)对昆虫生存是重要的调节者。昆虫对环境中出现的非生物胁迫如热激,紫外照射,化学,农药等的应答方式是诱导表达不同的Hsp。本研究综述了面对各种非生物胁迫,昆虫采取表达热休克蛋白的策略,以及Hsps在昆虫生存中所涉及的管理与调节作用的相关信息,还特别归纳了HSPs在重要经济昆虫家蚕中的研究,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其细胞机制及在生物学,生理及分子进程的特殊功能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BmSuc1基因在家蚕不同组织及不同时期的表达特征及经昆虫激素处理后的表达变化规律,明确昆虫激素对BmSuc1基因的调控作用,为深入解析BmSuc1基因的功能及其表达调控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mSuc1基因在家蚕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和不同组织及外源激素处理后的表达特征,并通过双链RNA (dsRNA)干扰试验检测家蚕20-羟基蜕皮素(20E)受体基因(USP)干扰效果及BmSuc1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BmSuc1基因在家蚕中肠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是丝腺、表皮和血淋巴,在其他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很低或几乎不表达;BmSuc1基因呈脉冲型的表达模式,在家蚕每个龄期的将眠时、五龄后期(上簇前)及预蛹时的相对表达量较高。利用外源激素[20E和保幼激素(JH)]分别处理五龄第2 d发育良好的家蚕,发现经20E处理后12和18 h,BmSuc1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注射0.1%二甲基亚砜(DMSO)的对照组(P<0.01,下同),但在测定时间范围内JH处理组的BmSuc1基因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以体外转录合成USP基因的dsRNA注射五龄第3 d家蚕,注射后24和36 h,USP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下调,即dsRNA干扰成功。利用RNAi技术干扰USP基因能阻断20E信号转导,致使BmSuc1基因表达受抑制,其相对表达量在干扰USP基因后24和36 h显著下调(P<0.05)。【结论】BmSuc1基因主要在家蚕蜕皮和变态时高表达,暗示其可能参与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添加外源20E可诱导BmSuc1基因转录,而阻断20E信号转导途径会抑制BmSuc1基因表达,即BmSuc1基因作为20E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下游靶基因,直接或间接受到20E信号调控。  相似文献   
4.
琥珀蚕(Antheraea assama)是一种珍贵的野蚕资源,研究成虫触角感器的形态结构对阐明其嗅觉行为和识别机制有重要意义。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琥珀蚕成虫触角表面的结果表明:成虫的触角有4种感器,分别是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和腔锥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腔锥形感器较少;雌性与雄性成虫的触角外形、感器数量和种类都有明显的差异,雄蛾触角呈羽状且较宽,毛形感器Ⅰ和腔锥形感器仅分布于雄蛾的触角,而雌蛾触角呈栉齿状且较窄,毛形感器Ⅱ、锥形感器和刺形感器为雌、雄成虫所共有。琥珀蚕成虫触角感器的类型总体较少(雄蛾有4种,雌蛾有3种),从雌、雄成虫触角毛形感器的分布差异初步推测,雄蛾特有的毛形感器Ⅰ具有探测性信息素化合物的功能,雌、雄成虫共有的毛形感器Ⅱ主要用于探测寄主植物化学信息。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动植物检疫实验室质量控制,提出动植物检疫实验室质量控制主要由3部分组成,即实验室环境控制、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实验室的外部质量控制,并对影响质量控制的因素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感染对家蚕血淋巴酚氧化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以5龄起蚕为实验材料,经口添食BmNPV,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了血淋巴酚氧化酶原基因PPO1和PPO2的表达情况,同时测定了酚氧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PPO1和PPO2基因均是在添食BmNPV后6 h和9 h出现上调表达,但相对表达量有一定差异;另外,酚氧化酶活性在添食BmNPV后6 h和9 h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24 h急剧下降,显著低于对照组。酚氧化酶作为一类体液免疫因子,很可能参与了家蚕对抗BmNPV侵染的免疫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7.
昆虫的先天免疫系统包括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它们共同作用于入侵的微生物,保护机体免受各种病原物的侵染。在漫长的进化中,病原微生物也发展了一系列策略应对昆虫的细胞与体液免疫。已有研究表明,病原物主要采取杀死血细胞,抑制细胞吞噬及结节形成,分泌毒力因子或利用体表的脂类成分等策略逃避昆虫细胞免疫;通过分泌蛋白酶降解抗菌肽,利用病原物细胞表面缺乏免疫诱导因子或抑制宿主抗菌肽的表达等策略应对昆虫体液免疫。本文结合相关研究成果,综述病原物抵抗昆虫免疫反应的一系列策略,阐释宿主昆虫同病原物之间免疫与抗免疫的动态互作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酚氧化酶原基因(PPO1和PPO2)及酚氧化酶在家蚕眠期血淋巴中的变化规律,为深入解析家蚕眠期酚氧化酶的功能及其基因表达特征提供新线索.[方法]以家蚕四龄将眠、四龄眠(头壳刚开裂)0h、四龄眠6 h、四龄眠12 h、四龄眠24 h和五龄起蚕为试验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血淋巴PPO1和PPO2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血淋巴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家蚕血淋巴PPO1和PPO2基因在四龄将眠至五龄起蚕不同发育时期均有一定程度的表达,且两者的变化规律一致,表现为四龄将眠最高、五龄起蚕最低,总体上呈先减后增再减的变化趋势.在家蚕四龄将眠至五龄起蚕不同发育时期血淋巴酚氧化酶活性整体上也呈先降低后急剧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四龄将眠为5.99 U/mg,五龄起蚕为6.02 U/mg,与酚氧化酶原基因表达模式基本一致.[结论]家蚕四龄将眠至五龄起蚕不同发育时期血淋巴酚氧化酶活性变化规律与酚氧化酶原基因(PPO1和PPO2)的转录表达模式基本一致,说明酚氧化酶在家蚕眠期即发挥免疫防御功能,又参与蚕体新旧表皮的更替过程.  相似文献   
9.
啤酒酵母作为富硒菌株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在优化发酵条件的基础上,以啤酒酵母的生物量和有机硒含量为指标评价啤酒酵母的耐硒能力和富硒效果。结果表明,啤酒酵母的最佳富硒条件为:250mL三角瓶中,装液量80mL,5%接种量,10μg/mL Se4+浓度,34℃,培养24h。在此发酵条件下,啤酒酵母的有机硒含量达(1024±121)μg/g,有机硒转化率为(94.03±6.14)%,生物量为(5.02±1.18)×1011cfu/g。因此,啤酒酵母是较好的富硒菌株。  相似文献   
10.
根据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Pantoea stewartiisubsp.stewartii)ITS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了特异性PCR检测引物,对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和非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的标准菌株进行了PCR扩增反应.结果显示,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的PCR产物出现301 bp的特异性扩增条带,而非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均未出现扩增条带;其PCR检测的灵敏度为612 pg/μL.因此PCR技术是一种特异、灵敏、快速检测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