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1.
本文对我国及其进口小麦种子携带真菌的主要类群、致病性、药剂处理效果和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和综述,对小麦种子发育和储藏过程中真菌菌群的变化情况进行了阐述,总结了小麦种带病原真菌预防措施和小麦种子安全储藏方法,并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探讨,最后提出了尚未明确和急需研究的问题,以期为生产健康小麦种子,种子安全储藏以及预防真菌性种传病害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玉米种子携带病原菌是玉米发病的重要初侵染源,直接影响玉米的生产。对玉米种子携带病原真菌和病原细菌的检测方法以及引起的主要病害方面的研究进行概括和总结,对玉米种传病害提出防治对策,提出尚未明确和亟需研究的问题,为玉米种传病害的预防和防治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以丰禾96母本为对象,研究包衣40%咯菌腈·氟唑菌酰羟胺(B)、喷雾硅(Si)和10%叶菌唑(Y)对玉米叶片代谢、茎腐病防治效果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包衣40%咯菌腈·氟唑菌酰羟胺20 mL/100 kg种子+10%叶菌唑1 000 mg/L喷雾+施硅2 000 mg/L喷雾(BY10Si)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叶绿素含量都最高,分别为19.80μmol/(m2·s)、4.10 mmol/(m2·s)和62.68,较CK(不喷施杀菌剂)增加32.9%、25.8%和17.8%;包衣40%咯菌腈·氟唑菌酰羟胺20 mL/100 kg种子+10%叶菌唑667 mg/L喷雾+施硅2 000 mg/L喷雾(BY15Si)的病情指数最低,防效最高,为47.2%。BY10Si处理百粒重和穗重都最重,分别为34.56 g和136.33 g;产量最高,为11 247.45 kg/hm2,较CK增产20.0%,且均与CK差异显著。玉米播种前包衣40%咯菌腈·氟唑菌酰羟胺,在玉米生长期喷雾可溶性硅和叶菌唑能有效降低茎腐病的发生程度,同时提...  相似文献   
4.
南瓜叶枯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南瓜叶枯病病原菌瓜链格孢(Alternaria cucumerina)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温度、pH、光照对其生长和产孢都有一定的影响。该病原菌菌丝生长、产孢和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8 ℃,pH为7时菌丝生长最快,pH为8时最易产孢。25 ℃下连续黑暗培养产孢最多。碳、氮源对菌丝生长和产孢量有一定的影响,碳源中甘露醇组菌丝生长最快,山梨醇处理产孢量最多。氮源中牛肉浸膏最适宜菌丝生长和产孢,硫酸铵最差。该菌致死温度为50 ℃。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高效防治葡萄灰霉病的杀菌剂,采用菌落生长量法,室内测定8种市场主流杀菌剂抑制武威灰葡萄霉孢菌株的毒力。结果表明:80%腐霉利、50%多菌灵、10%叶菌唑为高毒力药剂,半效浓度≤100 mg/L;250 g/L苯醚甲环唑、25%吡唑醚菌酯、25%氰烯菌酯为中毒力药剂,半效浓度290~380 mg/L;720 g/L百菌清、0.3%四霉素为低毒药剂,半效浓度>700 mg/L。0.3%四霉素、10%叶菌唑随浓度增加其抑菌效应的增长较快,80%腐霉利增长较慢,其余5种供试药剂的增长则相对平缓。综合分析,筛选出50%多菌灵、10%叶菌唑、四霉素,供武威市防治葡萄灰霉病中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芍药根腐病在甘肃河西冷凉地区发生严重,造成部分植株枯死,极大地影响了芍药产业的发展。为明确河西冷凉地区芍药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采用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病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分离的优势菌SY2020-2对芍药具有致病性,根据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综合将其鉴定为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为筛选防治芍药根腐病的高效低毒药剂,选用10种药剂对SY2020-2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30%丙硫菌唑的毒力最强,EC50为0.1 mg·L-1;43%氟菌·肟菌脂、50%多菌灵、10%叶菌唑、20%氟唑菌酰胺和30%肟菌·戊唑醇的EC50分别为1.2、2.7、3.5、4.8和6.4 mg·L-1;25 g·L-1咯菌腈和3%苯醚甲环唑的毒力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7.
以禾谷镰孢菌为研究对象,在室内测定不同浓度可溶性硅和不同杀菌剂及其互配对禾谷镰孢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可溶性硅浓度越大,对禾谷镰孢菌的抑制率越高,1 666.7 mg/L硅处理后对禾谷镰孢菌的抑制率达30.3%。40%咯菌腈·氟唑菌酰羟胺(0.008 mg/L)对禾谷镰孢菌的毒力最强(EC50=0.008 mg/L),可溶性硅与40%咯菌腈·氟唑菌酰羟胺混配可明显降低对禾谷镰孢菌的抑制率,降幅为8.7%~12.87%;可溶性硅与5%香芹酚按不同比例混配对禾谷镰孢菌互作效应不同;可溶性硅与其他四种杀菌剂混配都能促进对禾谷镰孢菌的抑制。田间药效试验表明,除40%咯菌腈·氟唑菌酰羟胺外,其他5种杀菌剂与硅肥混合喷施防效和产量都高于单喷,其中,混合喷施2 000 mg/L可溶性硅肥+25%吡唑醚菌酯防效最好,增产最高。  相似文献   
8.
我国玉米种子或籽粒携带病原菌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玉米种子或籽粒携带病原真菌和病原细菌的主要类群以及引起的主要种传病害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和综述,对玉米种传真菌性和细菌性病害提出综合防治对策,并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总结探讨,最后提出了尚未明确和亟需研究的问题,以期为生产健康玉米种子、种子安全储藏以及预防种传病害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