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农作物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不同pH条件下TSs的形成机理及其与TFs的竞争性形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态发酵的方式,结合不同的pH条件,通过酶促氧化儿茶素生成相应聚酯型儿茶素(Theasinensins, TSs)或茶黄素(Theaflavins, TFs)的单体物质来深入探讨TSs的形成机理及其与TFs的竞争性形成。结果表明,酸性条件下,TSs的单体物质能够持续生成,而且一直积累;中性和碱性条件下生成的TSs单体物质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很短,稳定性较差。不同pH条件下,由于自身氧化还原电位值的高低,各个儿茶素单体之间被氧化而消耗的速率有所差别,而且基于生成TSs和TFs需要共同的儿茶素底物,因此两者的形成具有竞争性。pH=6和中性条件下EGCG和EGC转化形成TSs单体的量高于形成TFs的量,而pH=5水平下则相反。  相似文献   
2.
萎凋程度对泰顺红茶品质和儿茶素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萎凋程度对泰顺红茶品质和加工过程中儿茶素氧化的影响,采用自然萎凋的萎凋方式,通过监控萎凋叶含水量,设置轻萎凋、中萎凋和重萎凋3个不同处理,探索不同萎凋程度红茶加工过程中茶多酚、儿茶素、茶黄素和聚酯型儿茶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感官品质总分表现为中萎凋处理>轻萎凋处理>重萎凋处理,轻萎凋处理的汤色和叶底得分最高;萎凋期间茶多酚和儿茶素的含量随着萎凋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生成了聚酯型儿茶素和少量的茶黄素类,揉捻和发酵期间儿茶素含量逐渐下降,茶黄素和聚酯型儿茶素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不同萎凋程度处理表现为,轻萎凋处理儿茶素的氧化量多且保留量大,生成的茶黄素多,重萎凋处理儿茶素的氧化量少且保留量小,生成的茶黄素也少,中萎凋处理儿茶素的氧化量和茶黄素和生成量介于轻萎凋和重萎凋之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