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林业   8篇
农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为了给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无性系萌芽林的施肥提供依据,以肥料为试验因素,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类型肥料(复合微生物菌肥、普通复合肥、桉树萌芽林专用肥、微生物复合肥)对广林香樟无性系萌芽林生长和含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复合肥和普通复合肥对广林香樟无性系萌芽林的生长和地上生物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对鲜叶含油率的促进作用上,以复合微生物菌肥的效果最好,普通复合肥的效果最差;鲜叶产油量方面,微生物复合肥比其他处理更能促进芳樟油的产量。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千年桐(Vernicia montana)嫁接愈合机理,以千年桐嫁接口茎段为试材,采用硬组织切片法,观察嫁接愈合进程中的组织结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结合部形成层及韧皮部相关内源激素含量.结果表明,嫁接后第5天,接口处出现隔离层;嫁接后第7天,愈伤组织形成;嫁接后第11天,形成愈伤组织桥;嫁接后第17天,形成形...  相似文献   
4.
采用室内人工接种法,对前期筛选出的25个油用樟树无性系进行炭疽病抗性测定,为抗病无性系的选育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不同油用樟树无性系对炭疽病存在一定抗性差异。其中高抗无性系有3个,分别为LL002(芳樟醇型)、BL508(龙脑型)和711(邻伞花烃型);抗病无性系有GLC95(芳樟醇型)、LL001(芳樟醇型)和LL004(芳樟醇型)等14个;中抗无性系有LLT11(芳樟醇型)、CN001(柠檬醛型)和SA001(黄樟油素型)等5个;中感、感病和高感无性系均为1个,分别是CA627-1(桉叶素型)、LR201(右旋芳樟)和SA002(黄樟油素型)。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不同配方施肥对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无性系人工林生长的影响,采用正交设计进行施肥试验,为樟树人工林建立合理的施肥制度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显示,施肥处理对樟树无性系人工林的株高、地上部分鲜重和枝叶鲜重影响极显著,其中处理7的地上部分鲜重较对照提高了47.16%,枝叶鲜重提高了59.09%;5种养分元素对枝叶鲜重的影响为N>P>Zn>B>K,最优组合为N2P3K4B4Zn2,即每株施108.70 g尿素+555.56 g钙镁磷肥+250 g氯化钾+54.55 g硼砂+8.70 g硫酸锌。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不同种源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果实和种子的表型性状差异程度、变异规律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关系,以重庆、湖南和广西等7个种源地的樟树果实和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樟树果实和种子的8个表型性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除果形指数外,其他7个表型性状在种源间均差异极显著。8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3.671%~18.497%,其中种子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18.497%),种形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3.671%),说明樟树的种子形状最稳定。樟树果实及种子的表型性状与年均气温和年均降水量相关性明显,在年均气温高和年均降水量大的分布区,果实和种子较大,并呈现由北向南逐渐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小叶芳樟(Cinnamomum camphora var.linaloolifera)插穗的生根特性及其解剖构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叶芳樟根原始体属于诱导原始体,产生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维管形成层,其生根过程中未发现愈伤组织形成,属单一皮部生根型,不定根产生于插穗的下切口边缘向上至0.1~1 cm处。针对小叶芳樟扦插生根特性,优化外源激素浓度、留叶方式、插穗直径和扦插基质配方,筛选出最佳扦插组合为直径4 mm的半木质化插穗,保留2片完整叶子,经100 mg/L生长调节剂GGR6处理后,在混合基质(黄心土∶泥炭∶珍珠岩=3∶2∶1)中培育7~8周,扦插成活率达97.53%。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油桐扦插生根问题,以1~3年生油桐母树穗条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外源激素浓度、留叶方式及母树年龄对油桐插穗生根的影响,并从解剖学角度揭示其插穗的生根机理。结果表明,采集1年生母树穗条,留半叶,经1.5 g/L IBA处理2 h,生根效果最优,达56.67%;其生根形式为单一皮部生根;根原始体属于诱导原始体,由皮层的薄壁组织细胞分化而来。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岗松(Baeckea frutescens)根系在养分受限时的适应对策,以1年生岗松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不同养分梯度的沙土混合基质,研究岗松幼苗的根系形态、功能、不同径级根系变化规律以及养分吸收特征.结果表明,养分受限严重时岗松幼苗整体生长受到严重抑制,但根冠比显著上升,幼苗选择将生长资源向地下部分转移,增...  相似文献   
10.
探究肉桂一年生苗木的生长节律,为肉桂苗木生产管理提供依据,以提高肉桂苗木出圃质量。在定期观测的基础上,研究肉桂苗期生长动态、生物量积累及生长指标与分配规律,建立了苗高和地径的生长模型。结果表明:肉桂一年生苗木的生长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出苗期、生长前期、生长速生期和生长后期。苗高速生期生长量为8.58 cm,占全年生长量的52.59%,地径速生期生长量为0.029 cm,占全年生长量的67.44%。肉桂一年生苗木地上茎和叶的生物量大于根的生物量,比例是7:3,说明肉桂的生长重心在地上部分。因此,可利用Logistic方程预测生长期内苗高、地径生长量,为制定合理的育苗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5—9月肉桂苗高生长迅速,应加大氮肥施用量,10—11月,苗高生长缓慢,地径仍处在速生期,应停止施用氮肥,追施磷钾肥促进苗木木质化,第二年3—4月可给予施用氮磷钾比较均衡的复合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