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10篇
综合类   2篇
园艺   5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2 毫秒
1.
上海地区桂花品种开花性状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杨康民  夏瑞妹 《园艺学报》1989,16(2):146-152
桂花是原产于我国的观赏植物和香料树种。它的花期短暂,一般约5-8天,最佳观赏期和采花期只有2-4天。桂花花色有近乳白、柠檬黄、金黄、橙红,因品种而异,花色本身也有淡→浓→淡的变化,因此品种检定工作应在头茬花的盛花期内进行。其花香属于一种甜清花香的香型。丹桂的花色虽鲜艳,但花香中含有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不可多用。桂花开花以当年生新梢为主。其花量多少与母梢数、发枝力、腋花芽数、每个腋花芽内平均小花朵数以及百花重等指标的高低有关。当前,应着重在银桂类和金桂类系统中,筛选优良的观赏与采花并用的品种。同时,还应注意加强某些品种优良性状的定向培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正>湖北武汉市花果山农业生态园2009年曾在其办公大楼附近建立了一个桂花资源圃,引进栽培了100多个桂花品种。如今这些品种大多已进入始花期,生长良好可供观赏。资源圃占地约3公顷,地势平坦,小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基本相同,只是品种不同,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各品种原有的本质特色,是观察研究桂花品种质量优劣的理想地方。  相似文献   
3.
去年11期,广州于世彬先生在《喜得“贵子”——记四季桂树下长出小桂花苗》一文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桂花结籽及其萌发条件的疑问。我刊特请国内资深桂花专家杨康民教授和四川日香桂发现者王子旭先生分别予以解答。  相似文献   
4.
塔菊是指在一棵蒿砧上,分层嫁接不同品种的菊花,而形成为一种几米高的十样锦塔型菊。本文介绍了1981年作者制作并总结的塔高5.2米、塔盘26层的“特高”塔菊的培育情况和经验。塔菊以高度和开花整齐度见长。在高度要求方面,作者提出:重点抓选砧、培肥、治虫、防风、充分保存和利用老叶、及时去除无用腋梢,以及开展“控下促上”的整枝摘心办法等。在开花整齐度方面,按品种不同分期定头、“控大促小”区别定蕾、以及小暑到处暑间对顶部塔层进行靠接等。  相似文献   
5.
台风对南京行道树的影响及其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风对行道树的影响与树种、立地条件和人为经营措施等多种因素有关。行道树风害的表现形式有风伤、风折、风歪和风倒四种。调查结果表明:枝叶风伤比较普遍,力枝风折仅占少数,主干风歪和风倒发展不平衡。受害比较严重树种包括英桐、刺槐和加杨等。树种的抗风能力,随空间和时间的转移而变化,因此结合不同的立地条件和城市特点来选择适宜的行道树种,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外界环境因子对行道树风害的作用,实质上反映出是一种风、水、土的综合影响。我们认为在目前情况下,排除积水、改良栽植点上的土壤母质状况是防止行道树遭受风害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我国园艺界对桂花育苗有以下三项科研目标:一是培育桂花新品种,力求在花型、花径、花色、花香和花期等方面有所突破;二是推广无土盆栽桂花,力争开拓盆栽桂花的国内外市场。  相似文献   
7.
行道树是按一定株距种植在道路两旁,造成浓荫的乔木树种。它在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和改善城市生态条件上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据分析,一个理想的行道树种应满足以下4项基本要求:(1)树干端直,冠大荫浓,同时必须具备至少2米或以上的枝下高度,方便车辆和行人在其下通行;(2)耐水湿、耐干旱瘠薄,创伤后恢复快,能适应粗放管理要求;(3)耐烟尘、抗污染,能克服城市“贴地层下垫面”(气象学术语,意指大气2米以下范围空间)高温、低湿小气候条件的不良影响;(4)移栽成活率高,返青早,生长速度快。  相似文献   
8.
<正>桂花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园林绿化树种。因其具备绿化、美化和香化三重功能,目前已有20多个城市将其定为市花,于是不少地方都已经或准备把它作为"护路使者"。然而,根据我们历年来的调研材料,桂花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景观树和采花树,但却并不是  相似文献   
9.
秋露初降,清凉未寒,微风徐来,婆娑桂枝香遍一方,悦人、宜景、怡情——这就是千年皖桂王带给人们的美妙感受。  相似文献   
10.
‘堰虹桂’(Osmanthus fragrans‘Yanhong’),亦有人称其为‘早红’桂或‘争辉’桂。原名‘余金桂’,是成都都江堰市天马镇老花农余代林20世纪70年代发现的。他从一爱好者手中购得压条苗,经高压繁殖和90年代扦插育苗多代繁殖后,育成一定数量及规格不等的扦插苗投放市场。因是都江堰近年来开发的丹桂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