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8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冷浸田湿润栽培,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状,提高土温2℃左右,从而促进了植株的生长发育;白根数、绿叶数和干物质量增加。尤其使抽穗扬花期及灌浆期的温度适宜,大大提高了水稻实粒数及有效穗数,使产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
几项技术对旱地小麦增产效应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无水灌溉的地麦占小麦种植面积的60%左右,大多分布在红壤地上,土质痔薄,冬春干旱严重,耕作粗致,单产低,一般仅100kg左右.为了提高地麦产量,多年来我们所进行的有关方面的研究,已在80年代做过报道.本研究针对云南地麦的生态条件,采用几项地麦增产技术措施与常规地麦种植技术进行比较,并探讨其增产效应及对产量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两年试验结果表明,云南无水灌溉小麦采用地麦抗旱栽培配套技术可以有效保蓄土壤水分,提高叶片水势和呼吸速率,增加小麦叶片下表皮外壁厚度,单位细胞内叶绿体数目和叶肉细胞层数,增大叶肉细胞,降低叶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有利于维持植株体内的水分平衡和生理代谢的正常进行,增强了麦株的抗旱性,显着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4.
地麦节间和穗部性状育种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地麦品种“杂14”节间和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其结果表明:(1)随着肥力水平的提高和生长剂的施用,产量极显着地增加.(2)株高,穗长,每穗实粒数,杆径和茎秆第1,2,5,6节的节间长与产量有显着或极显着的相关,可作为地麦育种选择的指标.(3)不同栽培条件下,节间和穗部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关系不相同.因此,育种选择时,宜在能保证充分显现其育种材料特性的栽培条件下进行,选择效果才佳.  相似文献   
5.
段红平  杨成英 《耕作与栽培》2002,(1):48-49,F003
探讨了有机肥和钾肥在云南旱地小麦高产配套技术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三种种肥情况下,有机肥与其它配套技术结合对旱地小麦有明显增苗、增穗作用,并使粒重有所增加,增产效果均达显著水平。并且有机肥30t/hm^2与15t/hm^2的小麦产量差异一般不显著,但多效唑(MET)拌种以有机肥30t/hm^2效果最好(达极显著水平)。生物钾肥与有机肥结合有明显的替代钾素化肥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作物产量主要是通过绿色叶片的光合作用,在叶绿体内合成碳水化合物的作用形成的.因此叶绿素含量多少对光合作用有直接的关系.不同水稻品种叶绿素的含量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7.
 地麦盖膜栽培,其植株的相对含水量和土壤绝对含水量都显著增加,提高了土壤养分的利用率,而使植株的根量和根的体积增加,根系的生理活性增强。同时减轻了干旱对地麦正常生理功能的影响,较好地解决了缺水、少肥问题,显著地提高了产量。  相似文献   
8.
 山区冷浸田水稻盖膜湿润栽培,增加了株行间的光照及温度,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和物理性状的改善,使土壤中空气含量有所提高,从而促进了植株的根系发育和分蘖发生成长。特别使抽穗扬花期的温度增加,大大提高了水稻结实率。本试验注重选用良种,使产量增加极显著,充分显示了山区冷浸田水稻盖膜湿润栽培的优势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采用作物生长分析法对冷浸田水稻在淹水,湿润,常规划培三种水分管理情况下的群体生长进行研究,结果证明:以湿润栽培最好,稻株根系发达,能以根促叶和保持叶片较强的光合能力及较长的光合时间,产量最高,比常规栽培高1.4%-9.2%,比淹水栽培高15%-28.69%。  相似文献   
10.
 粮食专用型BR-120 8000倍水溶液分蘖期和灌浆期喷施,明显促进试验中各组配套技术对旱地小麦的增产效果;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增加千粒重;其次是增加穗粒数。在每hm2施用细厩肥15000kg作盖种肥+硫酸钾60kg/hm2作种肥或生物钾肥75kg/hm2拌种的条件下,喷施BR-120的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