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1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不同规格哲罗幼鱼摄食前后排氨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对5种不同规格(10.64±0.42 g,16.44±0.67 g,24.67±0.74 g,30.90±1.74 g,37.33±0.98 g)哲罗幼鱼摄食前后的排氨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饱食后,5个规格组哲罗幼鱼的排氨率均迅速上升,到达最大值后再缓慢下降,最后恢复到各自的初始水平;5个规格组哲罗幼鱼的排氨持续时间(DNR)和排氨率峰值时间(TNR)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延长;哲罗幼鱼摄食前后排氨率(NR)与体重(t)之间的拟合方程分别为:NR=4.323 6 w-0.555 9(R2=0.992 4,10.64 g相似文献   
2.
三种鲟鱼血清及组织中磷酸酶和补体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施氏鲟、小体鲟和西伯利亚鲟的血清、肝脏、鳃及肠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补体C3及补体C4活性进行了测定和比较.AKP活性在小体鲟鳃和肠中显著高于施氏鲟和西比伯利亚鲟(P<0.05),而其在三种鲟鱼的肝脏和血清中差异不显著(P>0.05);ACP活性在小体鲟肠中显著高于施氏鲟和西比伯利亚鲟(P<0.05),而其在三种鲟鱼的肝脏、鳃和血清中差异不显著(P>0.05);补体C3活性在小体鲟肝脏和肠中显著高于施氏鲟和西比伯利亚鲟(P<0.05),而其在三种鲟鱼的鳃和血清中差异不显著(P>0.05);小体鲟血清中补体C4活性显著高于施氏鲟和西伯利亚鲟(P<0.05),而补体C4活性在三种鲟鱼的肝脏、鳃及肠中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虽然三种同为鲟科鲟属鱼类,但它们之间的AKP、ACP、补体C3及补体C4活性存在着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3.
小体鲟在静水池塘中生长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试验利用西泉眼水库岸边静水池塘养殖开口进食已两周的小体鲟幼鱼,其体质量和体长分别为0.125±0.95g、2.98±1.72 cm;经过4周饲喂,其育成率达到70%以上;体长为6±2.98cm、体质量1.78±1.25g;体长、体质量增长分别为0.115cm/d、0.0595g/d.试验结果证实如配合采用调整养殖密度、配套养殖设施、清理天敌并在池塘周围建围栏、调节水质、越冬并搭配不同食性、不同水层的鱼种等措施,小体鲟是适于在北方静水池塘生长的.  相似文献   
4.
生物药剂防治菜心霜霉病效果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引进乙蒜素、多抗霉素等4种新型生物药剂进行菜心霜霉病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生物药剂对菜心霜霉病的防治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以春雷霉素800倍液和中生菌素800倍液的药效表现最好,为防治菜心霜霉病的首选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5.
用施氏鲟同西伯利亚鲟和小体鲟进行正反杂交试验,比较3种鲟鱼纯种及杂交种后代连续两年的育苗指标得出如下结论:杂交种后代同大部分纯种的发育速度及有效积温差异不明显,但同母本更为相近;3种鲟鱼纯种的受精率、出苗率、开口率、转口率、成活率高于大部分杂交种,其中成活率差异特别明显(P<0.01)。同年度不同杂交种间成活率差异有较大变化,比较不同年份小体鲟♀×施氏鲟♂的成活率有明显差异(P<0.01),这与纯种亲本成活率变化一致,但施氏鲟与西伯利亚鲟杂交种差异不明显;施氏鲟♀×小体鲟♂连续两年的成活率为0,其他3个杂交种的成活率均达到30%以上。  相似文献   
6.
硬头鳟为大麻哈鱼属,洄游性冷水鱼类,原产于美国阿拉斯加的Kuskokwin河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和平河等水域。硬头鳟与虹鳟亲缘近,体形相似,体表有差异,沿体侧侧线无明显的彩虹带,上半部暗绿色,  相似文献   
7.
采用同源克隆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从多鳞铲颌鱼雄生殖腺中首次克隆得到核糖体蛋白L34 3’末端cDNA序列。该3’末端cDNA序列长297bp,预测开放阅读框为162bp,编码53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经BLAST比对,该cDNA序列与斑马鱼、斑点叉尾鱼回、非洲爪蟾、大西洋鲑同源率达到82%~85%。利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核糖体蛋白L34mRNA在多鳞铲颌鱼组织中的表达,以及注射激素后在生殖腺中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核糖体蛋白L34基因在多鳞铲颌鱼雄生殖腺中特异性表达;核糖体蛋白L34在雌性生殖腺、心、脑、鳃、肠和肌肉中表达量较少,其中在雌性生殖腺表达量最低,雄性生殖腺表达量高于雌性生殖腺、肝、心、脑、鳃、肠、肌肉、脾,差异极显著(P0.01)。在雄性生殖腺注射甲基睾丸酮后,核糖体蛋白L34基因的表达量对照组高于注射组,差异显著(P0.05),在雌性生殖腺注射雌二醇后,核糖体蛋白L34基因表达量对照组高于注射组,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8.
采用10对微卫星荧光标记分析哲罗鲑Hucho taimen同池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通过SPSS13.0的GLM模型筛选出与生长性状(体质量、体长、体高和体宽)相关的微卫星标记。结果显示,10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个数为2.301 4;多态信息含量0.366 6~0.557 6;观测杂合度范围0.652 2~0.989 1,均大于期望杂合度;Fis值为负数,存在杂合子过剩现象。基因座BJT4、BJT6、BJT8、BJT12、BJT18、BJT19、BJTH4和BJTH19均与体质量和体长性状极显著相关(P0.01),BJT6、BJTH6和BJTH17均与体高和体宽性状极显著相关(P0.01),发现存在"一因多效"和"多因一效"现象。不同基因型的多重比较表明,BJT12、BJT18和BJTH4基因座的AA基因型、BJT4基因座的BB基因型、BJT6基因座的AB基因型与体质量、体长呈正相关,BJTH6和BJTH17基因座的AB基因型与体高、体宽呈正相关。研究结果为哲罗鲑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依据,同时也为下一步构建哲罗鲑的遗传连锁图谱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硬头鳟(Oncorhy nchus Mykiss),大麻哈鱼属,原为洄游性冷水鱼类,鱼类学家经过系统选育、驯化,并运用生物基因工程技术,改变了其洄游的习性,使其可以终生生活于淡水中,为人工养殖提供了便利条件。硬头鳟与虹鳟亲缘关系较近,体形也与虹鳟相似,但体表有差异:硬头鳟沿体侧侧线无明显的彩虹带,上半部暗绿色,下半部银白色,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多鳞铲颌鱼的营养价值并对其品质进行评价,取40尾人工养殖的多鳞铲颌鱼(25.8 ~42.6g/尾),对其肌肉中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经测定,多鳞铲颌鱼肌肉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的含量分别为76.60%、18.11%、3.01%和1.42%.该鱼肌肉中共含有18种氨基酸,氨基酸总含量为77.28%,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